科室: 鍼灸推拿科 主治醫師 孫延斌

  多發性硬化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性疾病。北歐、北美的發病率約為0.6-10%,遠較其它地區為高。

  病因

  病因不明。支援免疫機能障礙的根據是周圍血中T抑制淋巴細胞的數量減少。認為與病毒感染有關的理由是多發性硬化的病理改變與羊的慢病毒感染疾病―Visna相似,但至今尚未找到病毒感染的直接證據,發病機理未確定,一般認為可能的機理是患者早期患過某種病毒感染而致自身抗原改變,另外有的病毒具有與中樞神經髓鞘十分近似的抗原,這兩者都可導致免疫識別錯誤而誘發自身免疫機制。

  症狀

  部分患者有頭痛、眩暈、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驅症狀。病程長短不一,多數患者緩慢起病,緩解和復發為本病的重要特徵,另一部分患者症狀呈持續性加重或階梯樣加重而無明顯緩解過程。按病變部位一般分為以下四型。

  1、脊髓型:

  主要損及側束和後束。患者常先訴背痛,繼之下肢中樞性癱瘓,損害水平以下的深、淺感覺障礙,尿瀦留和陽萎等。在頸髓後束損害時,患者頭前屈可引起自上背向下肢的放散性電擊樣麻木或疼痛,是為Lhermitt徵。還可有自發性短暫由某一區域性向一側或雙側軀幹及肢體擴散的強直性痙攣和疼痛發作,稱為強直性疼痛性痙攣發作。

  2、視神經脊髓型:

  又稱視神經脊髓炎。以前曾認為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近來因其病理改變與多發性硬化相同而被視為它的一種臨床型別。本型可以視神經、視交叉損害為首發症狀,亦可以脊髓損害為首發症狀,兩者可相距數月甚至數年。兩者同時損害者亦可見及。起病可急可緩,視神經損害者表現為眼球運動時疼痛,視力減退或全盲,視神經乳頭正常或蒼白,常為雙眼損害。脊髓損害表現同脊髓型。

  3、腦幹小腦型:

  表現為眩暈、複視、眼球震顫、構音不清、中樞性或周圍性面癱、假性延髓麻痺或延髓麻痺、交叉性癱瘓或偏癱、運動性共濟失調和肢體震顫、舞動等。

  4、大腦型:

  較少見。主要表現為偏癱、雙側偏癱、失語、癲癇發作、皮質盲,精神障礙常見的有情緒不穩定、不自主哭笑、多疑、木僵和智慧減退等。

  檢查

  1、實驗室檢查對臨床診斷有輔助意義。腦脊髓膠金試驗呈麻痺曲線、華氏反應陰性;腦脊液寡克隆IgG區帶出現及γ-球蛋白增高。

  2、誘發電位提示中樞神經系統的軀體感覺、視覺、聽覺等傳導通路上可能病變。

  3、頭顱CT及磁共振可見腦室周圍有病變影象。

  治療

  1、免疫抑制治療:

  地塞米松5-10mg靜脈滴注,1/日,10-20次後可改為口服;硫唑嘌呤1.5-2.5mg/kg/日,分三次口服,可單獨應用,亦可與皮質激素聯合應用;環磷醯胺200mg,隔日靜脈注射,7-10次。

  2、血漿交換療法:急性期可改善症狀。

  3、其它:安定對痛性痙攣有一定療效。肢體癱瘓者可予物理和體育療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