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科 主治醫師 陳珊珊

  風溼是一種常見病

  “風溼病是一類常見病,其中部分重症患者日常生活都需要他人協助,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上海市醫學會風溼病分會主任委員華山醫院鄒和建教授說。據他介紹,我國風溼免疫性疾病患者數量正在逐年增加,類風溼關節炎的患病率大約為0.3%-0.5%,而強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在0.3%左右。

  前任主任委員仁濟醫院鮑春德教授指出,類風溼關節炎及強直性脊柱炎等風溼病均屬於自身免疫疾病,是由於患者的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引起患者系統性病變。研究顯示,75%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在發病2年內即可出現骨破壞,高達80%的患者在患病20年後出現殘疾;有工作能力的患者中,有1/3的患者在發病後2年內喪失勞動能力。此外,與普通人群相比,風溼病可導致死亡率增加。

  就診率不高

  雖然風溼病是一種常見病,但患者就診率卻並不高。最近一項對類風溼關節炎診治現狀的調查發現,該病患者首次就診風溼(免疫)科者僅佔23.2%,而多數患者到醫院的首診科室為骨科和普通內科,致使不少患者反覆在非專科就醫,以致長期不能確診。這還是指那些前來醫院就診的,還有更多的風溼病患者根本就沒有走進醫院。

  上海市醫學會風溼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光華醫院何東儀教授指出,目前國內誤診誤治的現象比較普遍,導致大量患者病情遷延不愈或出現殘疾。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有醫患雙方的因素,每年都有相當一部分風溼免疫性疾病患者,或因為自身對疾病認識不足,或因為其他科室醫師判別失誤,而就診於其他科室,如內科、骨科、痛症科、面板科、中醫科、雜症科等,從而使得相當一部分患者無法得到專業性治療,甚至延誤最佳治療時機而抱憾終身。

  早期診療是關鍵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專家們對風溼病的防治談及最多的是一個“早”字,強調對風溼病要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鄒和建教授說,由於風溼病的病因還不太清楚,因此很難做到早期預防。但是我們應該提倡,有風溼病相應症狀的患者,應該及時到正規醫院的風溼科就診。目前我國很多醫院有很好的實驗室檢查裝置和技術,對風溼病可以做到早期診斷。這些早期得到診斷的患者通過積極治療,療效非常好。

  鮑春德教授表示,現在很多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關節不能活動,顯然是治療不及時導致的,要是能夠及早治療,多數患者病情都能夠得到緩解。所以一定要給患者信心,只有早期治療,才能做到完全緩解,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以病情完全緩解和生活質量改善為目標。

  “‘規範’是風溼病治療最關鍵的內容。每位患者都需要非常規範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能讓患者既可以緩解症狀,又可以使病情完全得到控制,從而有可能實現停藥。早期診斷、早期積極治療,規範用藥,就能有效控制病情,關節不腫不痛,骨質也不會繼續破壞,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何東儀教授同時指出。

  另據資料顯示,以前70%至80%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最終結果是殘疾,而現在,如果病人能夠早期發現,經過合理治療,其中80%的患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不會出現影響正常生活的功能障礙和殘疾。

  生物製劑成主角

  在常見的藥物治療方案中,以非甾體抗炎藥(NSAID)、糖皮質激素和其他緩解病情藥物(DMARDs)為主,可以實現緩解患者疼痛和減輕各類症狀的作用。但是臨床觀察發現,即使連續使用傳統藥物治療5~10年,使得疾病的活動指標能夠得到改善,其關節破壞仍然無法得到有效控制。而生物製劑的出現(如國內最早上市的中信國健的益賽普)是風溼性疾病治療史上的里程碑,其療效明顯強於傳統DMARDs藥物。

  鮑春德教授表示,生物製劑(如中信國健的益賽普)是針對特定致病性靶分子的拮抗物,通過分子的靶向性來阻斷疾病因子的發生和發展,與傳統小分子化合物相比其靶向性高,治療有明確目標,打破了原有藥物僅幫助患者緩解症狀卻不能阻止疾病進展的侷限,是現今治療風溼疾病的重要武器。若在疾病早期選用將更有助於緩解症狀,阻斷甚至逆轉病情。益賽普是國內風溼領域上市最早國內患者使用最多的生物製劑,其 “生物靶向”、“定點清除”的優勢,起效迅速、療效確切,能特異性地結合人體內多餘的TNF,阻斷炎症反應和骨破壞病程。該產品自上市以來,為上萬名風溼病患者帶來希望,明顯改善了他們生活狀態。

  專家指出,風溼病和大家熟悉的糖尿病、高血壓一樣是一種慢性病。而且,由於風溼病在臨床上會有疼痛症狀,患者如果不能得到早期治療還可能會導致殘廢,很多患者因為疼痛、殘疾往往無法正常工作,所以,我們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視,一旦確診應該根據病情早期應用生物製劑治療,控制病情,以免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儘可能地減少患者的痛苦和避免其殘疾。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