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臨床上描述為膽囊壁向囊腔內呈侷限性隆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隨著B超的普及應用,對膽囊息肉的檢出率有明顯提高國內外文獻報道膽囊息肉樣病變患病率為3%-7%。膽囊息肉在病理上腫瘤性息肉包括膽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膽囊腺肌增生症等,而腫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神經纖維瘤等,其中95%的是膽固醇息肉而其他類的膽囊息肉只有5%左右。中醫中藥的治療只限於10mm以下的膽囊息肉,超過10mm還要及時手術切除為主。
1、熱化溼、利膽通腑
主要由金錢草30g、茵陳20g、鬱金20g、黃芩15g、枳實15g、厚朴15g、木香10g、大黃(後下)15g、芒硝(衝)5g、檳榔、雞內金10g等組方組成。
該方治療膽囊息肉的特點
(1)具有清肝利膽作用;
(2)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清熱利溼的功能;
(3)具有理氣開竅通裡攻下利膽排石的功能;
(4)具有抗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可防止息肉癌變。
方中金錢草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排石活血散瘀等功能,還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茵陳有利膽作用;黃芩具有抗氧化抗致癌抗病毒抗菌作用;厚朴有抗菌抗炎抗腫瘤降低膽固醇等作用;大黃、芒硝、檳榔有通裡攻下的作用。21天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3個療程可見較好療效。
2、疏肝利膽、清熱瀉火
藥用金銀花20g,野菊花20g,柴胡15g,白芍15g,厚朴15g,青皮15g,制香附15g,前胡15g,茯苓15g,茵陳15g,黃連10g,龍膽草10g,甘草10g,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療程為30天本方劑以疏肝利膽清熱瀉火健脾祛溼為主,方中金銀花、野菊花、黃連、龍膽草清熱瀉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膽;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氣行滯解痙止痛;茯苓、茵陳清熱利溼。全方共奏疏肝利膽、清熱瀉火之功效,對於抑鬱惱怒、嗜食辛辣而致肝膽火旺者療效佳。
3、疏肝解鬱、理氣化瘀
藥用法半夏20g,瓜蔞15g,黃連15g,鬱金15g,雞內金10g,金錢草20g,厚朴10g,枳實10g,白芍藥30g,甘草10g,日1劑每日分早飯前和晚飯服用,15天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本方劑以小陷胸湯清熱豁痰祛溼為基礎,加用金錢草滲利溼熱,鬱金理氣止痛。然而雞內金和胃,厚朴枳實行氣寬中利溼熱,自芍藥甘草酸甘緩急止痛,使蘊結中焦之溼熱得以清散。又根據不同症候適當加減如:熱盛加梔子川楝子洩火;溼盛加藿香、佩蘭化溼;便祕加大黃通腑瀉熱;熱入血分加赤芍藥活血涼血利膽退黃;痰盛血脂高加皁角刺、白芥子、威靈仙加強豁痰祛溼之力。
4、理氣散結、化瘀軟堅
臨床實踐中以當歸15g,赤芍l0g,桃仁15g,五靈脂10g(包煎),白花蛇舌草30g,煅蛤殼30g,炙鱉甲20g,醋香附15g,莪術10g,金錢草30g,凌霄花10g組方隨證加減,30天為1療程,若能堅持服藥2-3個月方可取得較好效果。方中當歸、赤芍、桃仁、五靈脂、凌霄花活血化瘀;鱉甲、蛤殼軟堅散結;金錢草、白花蛇舌草利膽解毒,可抑制腺瘤增生;醋制香附得莪術相助則行氣散結之功更強。臨床實踐中還可加入皁刺搜痰通絡,炮山甲辛鹹走竄,能通透絡脈之瘀滯,引藥直達病所。應當注意的是,臨證脾虛者當輔以太子參、焦白朮、茯苓、炙甘草等顧護脾胃,以防攻伐太過,耗傷正氣。
5、辨證加減、隨症化裁
伴口苦口乾口粘納食不馨、舌苔厚膩者,選加藿香、佩蘭、白蔻仁、黃芩、龍膽草,以芳香化濁清利溼熱;伴吐酸燒心噯氣者,本方去烏梅、生山楂,選加清半夏、黃連、吳茱萸、煅瓦楞子、甘草、烏賊骨,以其辛開苦降而和胃止酸;伴噁心、嘔吐者,選加陳皮、半夏、竹茹、生薑,以降逆止嘔;伴胸脅後背疼痛者,選加炒白芍、川楝子、延胡索、瓜蔞、片薑黃,以理氣寬胸柔肝止痛;伴四肢乏力腹脹便溏者,選加黃芪、蒼朮、炒白朮、黨蔘,以益氣健脾止瀉;大便乾結者,加制大黃,以通腑洩熱;體質肥胖者,重用莪術、山楂,選加三稜、虎杖、澤瀉、草決明,以消積化脂;血壓偏高者,選加夏枯草、鉤藤、川牛膝、珍珠母,以平肝潛陽。溼熱盛加白花蛇舌草或茵陳;血瘀甚加生三七、炮穿山甲粉;並膽結石加金錢草。
現代醫學治療膽囊息肉仍侷限手術治療,而臨床上大多數的膽囊息肉可不必行膽囊切除術,尤其是膽固醇樣息肉和5mm以下的其他型別膽囊息肉,儘管一些文獻報道PLG總的惡變率有3%-8%,但是一般認為膽囊息肉的直徑大於10mm和年齡超過50歲者可考慮手術切除膽囊。中醫藥治療膽囊息肉的優勢對本病是肯定的,根據以往多年來中醫藥治療膽囊息肉所取得的臨床經驗總結,中藥治療本病可避免手術併發症,副作用小、辨證個體化治療、同時調理機體陰陽氣血平衡等特點,存在著其他療法不可取代的優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