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腦血管病發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急性腦梗塞約佔全部腦卒中的70%左右 [1]其致死、致殘率很高。因此,對腦缺血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但是,目前在治療領域還沒有突破性的進展,尋求新的治療方法和途徑已成為最緊迫的重要研究課題。本文就近幾年來國內外研究現狀與進展情況作一綜述。
1、急性期治療
1.1 急救原則
(1)腦缺血的治療應儘早去除動脈內的血栓,解除阻塞,迅速改善或增加缺血區的供血。“時間就是大腦”,在時間窗內有效採取溶栓複流控制腦水腫,防治腦疝;降低腦代謝,保護腦細胞;稀釋血液,降低血粘度,改善迴圈;減少併發症;使死亡率、致殘率減少。
(2)急救方案的評估步驟:
①證實並圖解腦缺血;
②預測不經治療腦缺血的預後;
③評估缺血組織的生存能力和可能的可逆性;
④預測治療結果;
⑤選擇治療方案。
1.2 “時間窗”治療 溶解血栓、恢復血供是目前國際上認可最有效的一種治療措施。超早期“時間窗”是溶栓治療的關鍵,而在臨床實踐中CT、MRI在發病6~12h之內尚不能充分顯示梗塞灶的大小,往往延誤了溶栓的最佳時機。1991年,英國的Bamford等人提出了OCSP分型法以指導臨床治療。該法的最大優點是不依賴於CT、MRI的檢查結果,能夠在極短時間內根據病人的全腦症狀和局灶腦損害症狀迅速分出4個亞型,提示閉塞血管和梗塞灶的大小和部位,為溶栓爭取了時間。溶栓的時機:國內外多數學者認為應在3~6h內,超過6h後恢復血流,可引起再灌注損傷,繼發出血、腦水腫。NINDS報告,6h內有效率為51.4%,24h有效率為8%。Wise認為24~72h內,半暗帶區仍有被救活的希望。
1.3 溶栓製劑
1.3.1 尿激酶(Urokinase,UK) 能直接啟用纖溶酶原,療效確切。100~150萬U(最大量345萬U)其中10%首次靜推,其餘置入GS中靜滴。在6h內經動脈或動脈導管血栓內注射尿激酶,治療大腦中動脈(MCA)主幹及主要分支、椎動脈、基底動脈堵塞,可使相當一部分患者的動脈再通,從而迅速改善病情。動脈給藥18~120萬U。
1.3.2 鏈激酶(Stteptokinase,SK) 近年經歐、美、澳大利亞多中心試驗結果,認為該藥會增加死亡率,已停用。尿激酶、鏈激酶出血併發症,根據文獻報道實質出血佔9.3%~32.5%。
1.3.3 第2代溶栓製劑阿特普酶(TPA) 是一種存在於血管內皮細胞的絲氨酸蛋白酶,又稱組織纖維蛋白溶酶原啟用劑,削弱纖溶酶原啟用物抑制因子(PAI),促進纖溶酶生成而溶解血栓。常用量t-PA≤0.85mg/kg,動脈給藥t-PA20~100mg/次。第3代常用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啟用劑rt-PA,可直接催化纖溶酶原變為纖溶酶而溶解血栓,常用量10~100mg,動脈給藥20~200mg。病情嚴重者慎用。
1.4 降纖治療 常用東菱精純克栓酶、降纖酶等,能降解纖維蛋白原,抑制紅細胞聚集,增強紅細胞的血管通透性和變形能力,降低血小板粘附力,抑制血栓形成。應在發病6h內應用,初次用量降纖酶10BU,以後隔天靜脈滴注5BU,共用3次。東菱精純克栓酶首次10BU加入NS100ml中靜滴(30min以上),第2天、第3天分別再給1次東菱精純克栓酶5BU,共3次。
1.5 抗凝治療
(1)抗血小板凝集藥:主要代表有:
①阿司匹林對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預防作用已被證實。
②血栓素A 2 (TXA 2 )合成酶抑制劑,Ridogrel(利多格雷),Ozagrel(OKY-046,奧扎格雷),Isbogrel(CV-4151)等。具有特異性的抑制體內TXA 2 合成酶,降低TXA 2 濃度,對抗血小板凝聚及腦血管痙攣,並具有促進前列環素(PGI 2 )的生成,通過改善TXA 2 和PGI 2 的平衡關係而起到抑制血小板凝聚,阻滯血栓形成作用。Imura和Terashital 等學者研究發現,TXA 2 合成酶抑制劑Isbogrel和Ozagrel的抗栓作用較阿司匹林和Ticlopidine更強,Isbogrel的抗栓作用是Ozagrel的10倍,且能減輕腦缺血後腦水腫和腦組織的損傷。Lijima 等學者在腦缺血的研究中發現TXA 2 與遲發性神經元死亡的發生有關,合成酶抑制劑能改善遲發性神經元壞死的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