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胡永珍

  顱骨生長性骨折是指頭部外傷致顱骨線樣骨折伴硬腦膜破裂,骨折線之間嵌入硬腦膜、蛛網膜、腦組織或其形成的複合性瘢痕,影響骨折的癒合,隨著腦脊液和腦組織的波動性衝擊,使骨折線間隙呈進行性擴大,同時骨緣外翻, 以致形成永續性的骨缺損。它是顱腦損傷中極少見的一種特殊型別骨折,多見於嬰幼兒,50%發生在1歲以內,90%在3歲以內,在嬰幼兒顱腦外傷中佔0.05%~0.60%。發生部位以頂部多見,其次是枕部和額部,後顱窩、眶頂以及篩竇也可發生。

  嬰幼兒之所以好發此病, 可能與以下因素有一定關係:

  1、嬰幼兒顱骨較薄:主要由皮質組成,骨質伸展性和彈性極強,但抵抗外力作用差,由於患兒顱縫尚未完全閉合,當某個部位顱骨受到外力撞擊時缺少有效的緩衝作用,易發生骨折;另外,嬰幼兒期硬腦膜與顱骨內面粘連甚緊,骨折發生瞬間硬膜並未與顱骨內面分離,而是將緊密粘連的硬腦膜撕裂,由於區域性顱內高壓作用,骨折縫漸漸地增寬,顱內容物疝入其間影響骨折癒合,這是發生顱骨生長性骨折的基本因素。

  2、嬰幼兒期正是顱腦快速生長髮育階段:特別是生後第1年內頭圍增長非常明顯,隨著病程的不斷進展,腦發育和腦波動產生的壓力同樣對骨折緣起到持續緩慢的侵蝕作用,使骨折線邊緣的骨質遭到破壞和吸收,骨缺損逐漸變大,同時存在顱內壓傳遞效應的協同作用,使顱內壓力直接作用於骨折裂口處(即壓力減低區),逐漸引起蛛網膜、腦脊液、腦組織甚至側腦室的膨出, 是加速顱骨生長性骨折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

  3、嬰幼兒顱骨骨折伴有硬膜外或骨膜下出血:可引起骨膜及硬腦膜與顱骨之間廣泛分離,破壞來自硬腦膜和骨膜的血液供應,引起顱骨骨折線處缺血,出現骨質吸收和生長遲緩或停止,導致骨折線增寬或骨缺損。

  4、當骨折線撕破硬膜:該處的蛛網膜易發生粘連和蛛網膜疝並逐漸形成囊腫,此囊腫具有半透膜作用,腦脊液進入囊內比從囊內排出容易,因而囊腫逐漸擴大,導致骨折線增寬、骨緣外翻及骨缺損,還可通過顱骨和硬腦膜缺損處向外疝出至帽狀腱膜下層,形成假性囊腫,臨床上表現為頭皮腫物;如果區域性有腦挫傷,該挫傷灶可演變成腦軟化、腦膨出、囊性變及腦室穿通畸形,並進一步阻止骨折的癒合,加重病情。

  治療原則包括:

  1、儘早手術: 切除突向骨缺損以外的內容物;

  2、嚴密修補破損的硬腦膜並行顱骨成形術:硬腦膜是顱骨生長的重要結構基礎,完整的硬腦膜既可抵抗顱內壓的突出,又可促進顱骨的生長和癒合,故對於嬰幼兒顱骨生長性骨折要了解其硬腦膜的完整性,如破裂則宜早期修補或在顱腦損傷手術的當時,將硬腦膜修補完整,以避免因手術造成的硬腦膜修復不完善而引起的顱骨生長性骨折。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