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患有慢性腹痛、或伴有腹脹、便祕、腹瀉、黏膜液便等症狀。去醫院做腸鏡檢查,發現腸粘膜有充血水腫,腸鏡診斷為“慢性結腸炎”。如果按這種診斷去治療,可能根本治不好。這是因為這種病人可能並不是腸炎,而只是腸功能紊亂,腸鏡發現的腸粘膜充血水腫只是當時作腸鏡前服瀉藥人為所致。如果按照腸炎去治,當然治不好。碰上一些過於在意的病人,反覆做腸鏡,可能會反覆診斷為慢性結腸炎。
這類病人到底是什麼病?其實多為胃腸功能紊亂,以肚子痛為主者常為腸易激綜合徵,也就是腸子容易激動,容易受刺激痙攣引起腹痛,也就是過於據說的胃腸神經官能症,顧名思義也容易受情緒影響。這種腹痛部位多不定,可能移動,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見,多於排便、排氣後緩解,無進行性加重,夜間睡眠後無症狀。腹瀉常為少量稀散不成形便,可有排便較急迫或排便不盡感。糞便多帶有黏膜液,但無膿血。部分患者腹瀉與便祕交替,糞便乾結,可呈羊糞狀。常伴有明顯的失眠、焦慮、抑鬱等神經精神症狀。體格檢查常無陽性發現,無固定壓痛,有時左下腹可觸及痙攣的乙狀結腸,有壓痛。由於本病缺乏特異性的體格檢查和生化異常的標誌,反覆檢查患者常抱訴醫生查不出病。
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的症狀群,屬胃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發病多與食物、胃腸道激素、前列腺素以及腸腔擴張等各種刺激因素引起胃腸道動力異常、腸道運動的高反應性以及內臟感覺異常敏感有關。此外,精神心理障礙是發病的重要因素。患者以20~40歲中青年居多,女性多見本病病程遷延反覆,症狀長期困擾患者,影響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心理及經濟負擔。
治療上主要是生活調理,對症處理,改善胃腸動力、解除腸管痙攣以及減少腸內產氣等,同時輔以必要的心理治療。迄今為止尚無一種方法或有肯定療效。鑑於病因複雜, 臨床表現多樣, 治療中應與患者充分溝通,並加以心理輔導以消除患者顧慮,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強調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相結合的原則,根據主要症狀型別及嚴重程度予以分級治療。調整生活方式,如避免過量的脂肪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酒精的攝取,經常體育鍛煉,減少對各種應激的反應等就足以達到治療目的。日常飲食中減少產氣食物的攝入,如奶製品、大豆等。以腹瀉為主的患者應酌情限制粗質蔬菜以及水果。以便祕為主的患者則提倡攝入富含纖維素的食品,以增加大便容積,緩解便祕,減輕腹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