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老腿先老,腿老在關節”,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關節疼痛的症狀,許多人簡單地認為這是“風溼病”,事實上,絕大多數關節痛都是骨關節炎在作祟。
骨關節炎是一種表現為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的退行行性關節病,好發於中老年人,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具有高度的致殘性。早期預防和治療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關節損傷,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從1998年起,每年的10月12日被定為“世界關節炎日”,旨在引起人們對骨關節炎的重視,提醒人們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骨關節炎最常見的發病部位在手、膝、髖、脊柱等關節,由各種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破壞和骨質增生是其主要病變。骨關節炎的病變不可逆,早發現早治療,延緩疾病進展是主要的治療原則。
危險因素有哪些?
骨關節炎的發病機制複雜,目前認為以下幾大主要危險因素與其密切相關。
1、年齡
調查顯示,本病40歲人群的患病率為10%~17%,60歲以上為50%,75歲以上人群則高達80%。可見,骨關節炎的發病人數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高齡是骨關節炎最直接的危險因素,研究提示這與隨年齡增長而自然發生的關節退變有關。隨著人體衰老,關節軟骨細胞增殖和合成能力下降低,難以維持軟骨組織的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之間的平衡,導致關節軟骨降解和缺失,引發骨關節炎。
2、性別
女性的骨關節炎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尤其是絕經後的女性更常見。很多研究提示,這可能與女性在絕經後雌激素水平降低有關。雌激素可能對骨關節炎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尚待進一步循證研究的證實,補充雌激素也有望成為骨關節炎的治療方式之一。
3、遺傳
骨關節炎發病具有家族遺傳性,家族中多個成員同時發病非常常見。這可能與某個遺傳缺陷引起的軟骨代謝異常有關。
4、肥胖
長期以來肥胖和超重被認為是骨關節炎的高危因素,超重會加重膝髖關節的負重,加速關節的磨損。研究顯示,肥胖患者發生膝骨關節炎的風險比對照組增加了3倍,而減重可以使膝骨關節炎的風險顯著降低,並且體重的減少也能明顯減輕骨關節炎患者的疼痛和活動障礙。因此,骨關節炎患者應特別強調減肥的重要性。
5、過度運動
乒乓球運動員更易發生膝骨關節炎,足球運動員的下肢關節骨關節炎也明顯增加,類似很多使關節承受壓力和扭轉較大的運動可以增加關節損傷而誘發骨關節炎。而相反的是,適量的運動可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增強關節穩定性,且不會增加骨關節炎的發生風險,更有促進軟骨修復,改善已患骨關節炎患者症狀的作用。
哪種治療最合適?
骨關節炎的病情進展不可逆,目前主要的治療目的是緩解症狀,延緩疾病進展。對於有症狀的骨關節炎患者,藥物仍是主要治療方式。
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是控制骨關節炎症狀最常用的一類藥物。它具有鎮痛和抗炎兩種作用,能使大多數患者的症狀得到控制和緩解。而目前大多數NSAIDs藥物是口服劑型,具有不可避免的胃腸道和心血管不良反應。經面板等區域性給藥方式則能顯著改善其不良反應,正受到越來越多臨床醫生的重視。
國際骨關節炎研究協會(OARSI)指南推薦NSAIDs貼劑為治療單純膝關節OA的藥物,無論是否有其他併發症。美國風溼病學會發布的《手、髖部和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非藥物和藥物治療建議(2012年)》推薦將NSAIDs貼劑用於手部和膝部OA的治療。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發布的《OA診斷及治療指南》中提出區域性外用NSAIDs製劑,可減輕關節疼痛,不良反應小。
可以看出,骨關節炎指南對於貼劑的使用更加重視,值得臨床推薦。
洛索洛芬納是第一個丙酸類前體型非甾體抗炎藥,屬於前體藥物,口服劑型本身具有強效的鎮痛消炎作用,且具有較輕的胃腸不良反應,可以長期服用,適用於骨關節炎等慢性疼痛的治療。
此後開發的洛索洛芬鈉貼劑則更加優化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貼劑區域性吸收後直接作用於發病部位,鎮痛抗炎更迅速有效,區域性用藥也避免了消化道不良反應,安全性更好,也更方便易用。研究者發現,洛索洛芬納貼劑緩解症狀的效果與口服制劑相當,且不良事件發生率較口服制劑少,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