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核醫學科 主治醫師 趙銀龍

血管瘤是臨床上常見的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它起源於殘餘的胚胎成血管細胞,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即出現於面板、粘膜等部位,嬰幼兒發病率大約佔5%左右。分為鮮紅斑痣、單純性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以及混合性血管瘤等。其中單純性血管瘤(又稱草莓狀血管瘤)是最常見的一種。儘管血管瘤是良性的腫瘤,但它可以破壞周圍組織,有些甚至呈浸潤性生長,從而造成兒童容貌缺陷,也可導致功能障礙。有的血管瘤還可自發的出現潰爛、出血、感染等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血管瘤生長迅速,特別是在出生後的第一年,且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治癒率越高,因此血管瘤應早發現早治療,出生後如發現有血管瘤應及時就醫,莫要當作“胎記”而任之發展,耽誤最佳治療時機。目前治療面板及粘膜血管瘤的方法有手術、鐳射、冷凍、硬化劑以及核醫學科的核素治療等,每種方法都有一定的特點和其侷限性。我科採用放射性核素治療血管瘤多年,積累了豐富經驗,治癒血管瘤患者已超萬例。吉林大學第二醫院核醫學科趙銀龍

目前核醫學科用於治療血管瘤的方法有兩種,即32P膠體瘤體內注射法和90Sr-90Y敷貼法。根據病變面積,發病部位、病變深度及年齡等選擇不同治療方法及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鮮紅斑痣及單純性血管瘤應採用90Sr-90Y敷貼治療,其方法有分次小劑量法和一次大劑量法;對於海綿狀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及突起明顯的單純性血管瘤可行32P膠體注射治療。1療程未治癒,2月後行下一療程治療,一般1-3療程90%以上可痊癒。所需治療的療程數及兩療程間隔的時間長短取決於血管瘤病損區的大小、患病部位、瘤體厚度、患者對射線的敏感程度以及治療反應情況。

90Sr及32P為發射β射線的放射性核素,治療時,將90Sr-90Y敷貼器放於病變區域性或將32P膠體注入血管瘤瘤體內,其β射線作用於病變組織,使病變組織發生形態和機能上的變化,血管內皮腫脹、水腫、炎性改變、萎縮,最後被纖維細胞代替,血管閉合達到治療目的。

90Sr敷貼及32P膠體瘤體內注射治療後,一般無全身不適反應。區域性反應取決於年齡、患病部位、治療劑量、治療次數及機體對射線的敏感性等因素,多表現為輕度水腫、充血、瘙癢、輕微的灼熱感、色素沉著或脫失等,少數病例可出現區域性破潰甚至潰瘍等較嚴重副反應,數日後可恢復,色素變化需經數月後才能恢復正常。核素治療後幾十年隨訪觀察,區域性面板未見射線致癌等副作用。
    核素敷貼及32P膠體瘤體內注射治療血管瘤的方法簡便、安全、治癒率達98%以上、患者無明顯不適,偶留有疤痕。為目前醫學界較為公認的治療面板及粘膜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