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是由纖維結締組織過度增生的產物,是纖維瘤的一種,中醫叫蟹足腫或巨痕症。瘢痕疙瘩發展較緩慢,但持續增大,有的患者偶爾有惡變(反覆感染潰瘍者),瘢痕疙瘩好發於胸、肩、頸、背與耳廓,男女均可發生。
瘢痕疙瘩與體質有關,凡屬瘢痕體質者表皮若受到損傷,如創傷、蚊蟲叮咬、防疫注射、燒燙傷、毛囊炎、痤瘡等就有很大可能形成瘢痕疙瘩。區域性因素中包括外傷後的炎症、異物刺激、張力過大等。
瘢痕疙瘩的發病原因?
1、遺傳因素
瘢痕疙瘩與遺傳密切相關,明顯的瘢痕人群有時與過敏體質有關。易發於面板富有色素的人種。好發痤瘡的面板、晦暗乾燥性面板、油性面板、多汗面板的人易發。靜脈淋巴迴流不良部位容易發生。胸部瘢痕疙瘩好發於乳房發育良好的人。
2、瘢痕體質
瘢痕體質指的是即使很微小的外傷,如蚊子叮咬,也能導致面板產生比外傷更大的、向外生長的瘢痕,並且不會在短期內消退的瘢痕。瘢痕體質的人,發生手術、燒傷、外傷後,易形成症狀明顯的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
目前醫學上,只能根據個人的表現診斷瘢痕體質,但無法真正通過哪一項化驗指標去檢驗一個人是否是瘢痕體質。事實上,真正瘢痕體質的人很少。診斷瘢痕體質是要經過判斷的,治療上也要十分慎重,有時治療後反而得大於失。
3、損傷程度
增生性瘢痕和損傷程度密切相關,但與體質、年齡、部位等因素也有關係。消瘦、肥胖,特別是發育期的女性多見。這是由於這些人在創傷癒合過程中成纖維細胞過度增殖所致。其次,輕微外傷,如蚊蟲叮咬、預防接種、打耳孔、紋眉、針刺傷等都可造成瘢痕疙瘩的發生。
瘢痕疙瘩好發部位
發生部位:上臂上外側(三角肌)、前胸部、肩胛骨部是瘢痕疙瘩的好發部位,耳後、耳廓、頸部、枕部、恥骨上部也較易發生。相反失神經支配區(癩)和脊髓麻痺區,不易發生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無特定的好發部位,包括所有瘢痕疙瘩的好發部位,還有內眥部、下頜部、腹部正中、側胸部、臀部、腹股溝部、大腿、手足、四肢關節部等。
不易發生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部位是陰囊、眼瞼、乳暈、頭皮等。
所有部位都易發瘢痕疙瘩而沒有好發部位差異的明顯瘢痕體質的人也不少。但是,好發部位形成瘢痕疙瘩,其他部位形成增生性瘢痕的病例也很多,如:刨腹產的縱行手術切口,常常是上部為增生性瘢痕,恥骨部為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的症狀及臨床表現
瘢痕疙瘩是機體對多種面板損傷的超常結蒂組織反應,發病與具有瘢痕的先天素質有關,好發於胸、肩、頸、背與耳廓,極少見於眼瞼、手掌、足跖及外生殖器等部位,發病以婦女前胸上面板最常見。
瘢痕疙瘩隆起皮表呈瘤狀增生,表面光滑,顏色紅潤而發亮,常發現有擴張的毛細血管。面板損害自邊緣向外伸出,蟹腳形變,面板損傷大小各一,外形差異,質硬,如軟骨樣,自覺症狀多感到奇癢難受或有疼痛、灼熱感,由於痛感敏銳,可能系神經末梢傳導敏感或微神經瘤的形成,甚至衣服等輕輕觸及即感疼痛。該病症發展比較緩慢,大多持續增大,有的瘢痕表皮及周邊組織發亮,色稍呈白色。極少有自行回縮的現象,偶爾有惡變。
瘢痕疙瘩分類
瘢痕疙瘩可分為自發性(特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1、自發性瘢痕疙瘩:無明顯的誘因,在正常面板上發生或未察覺輕微擦傷引起,使面板出現硬結逐漸長大,邊緣不規則,向外周擴充套件,形成蟹足狀或蜈蚣狀、蝴蝶狀、圓狀,質硬,色淡紅或暗紅,自覺發癢,有時伴有陣發性的劇痛或刺痛。
2、繼發性瘢痕疙瘩:一般多發生於面板燒燙傷、感染、外傷、創傷。如:做冷凍、鐳射、去痣、洗眉、打耳孔、打預防針、手術植皮補皮、剖腹產等各種手術後引起的瘢痕增生,高出面板色紅或暗紅、奇癢、有刺痛感,食用辛辣食物、酒等刺激食物,症狀加重。
瘢痕疙瘩治療
1、注射療法
去炎鬆-A病損內注射是目前最有效的療法,已被廣泛地應用於瘢痕疙瘩的治療。10mg/ml的去炎鬆-A注於K內,可產生療效。其作用是可抑制正常的和瘢痕疙瘩的成纖維細胞的增殖,抑制膠原的合成,增加膠原酶的產生,減少膠原酶抑制劑的產生,引起膠原超微結構的改變,並使膠原纖維的排列有序,還能使K中特徵性的膠原結節降解。
2、壓迫療法
壓迫療法在切除瘢痕疙瘩後使用可顯示其降低複發率的效應。耳垂部的K切除後採用加壓法,沒有復發的可達80%,其作用機制可能是改變了傷口的張力。還可能是壓力引起組織缺血,促進膠原降解及改變成纖維細胞的生物活性。
3、鐳射治療
鐳射對瘢痕疙瘩的療效不明顯。單純用CO2鐳射進行切除K後,有50%的複發率,一些研究表明,瘢痕疙瘩對585nm的閃光泵浦脈衝染料鐳射治療有效率大於75%。
4、矽凝膠
矽凝膠的作用機制是作為一種不可通透的膜,使面板保持於水化狀態,發揮類似正常面板角質層的功能。使用矽凝膠膜,區域性可引起潮溼、皮疹及紅斑等改變,只要暫停使用數日,即可消退,並可再次。可單獨貼敷,也可用於切除K後的傷口。使用時要求每天持續貼敷12h以上,最好24h持續貼敷,除了每天清洗區域性的時間外,治療應持續術後4~6個月。
5、手術治療
瘢痕疙瘩單純切除的複發率高達40%~100%,用次切除法(瘢痕疙瘩範圍內)加上皮下潛性分離法,由於減少刺激膠原的操作,則減少了複發率。K切除後如果能行皮下縫合,減輕面板縫線的張力,可以降低複發率,採用單股絲線,同於減輕炎性反應,可減少復發。術後早期拆縫線也可以減少複發率。
6、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作為手術切除後的輔助療法,其有效率可達65%~99%。採用術後即開始放療的方法,分次照射,總劑量為10~15Gy。放射治療可直接損傷成纖維細胞,影響膠原的結構及膠原纖維的排列。體外研究查明,放療可以促使KFB凋亡。術後早期開始放射治療並不會引起傷口裂開,不過對於兒童和妊娠婦女不宜選用,如果病變的深面有重要內臟者要慎重選用。
瘢痕疙瘩的預防
在飲食方面,酒、辣椒、羊肉、生蒜、生薑、芥末、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也會促進瘢痕增長。如果吃含鉛、貢的藥物,會促進色素沉著。
其次,防晒也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盛夏,陽光熱辣充足,而新生面板稚嫩,難以抵擋太陽光中紫外線的輻射,很容易形成色素沉著;化妝品、肥皂等也不能接觸傷口,因為各種化妝品難免含有鉛、貢、銀等重金屬和光敏物質,它們會刺激面板色素增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