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科 副主任醫師 高明

  一、脊髓損傷早期康復治療概述
  脊髓損傷康復治療強調早期介入,應儘早進行康復訓練有利於脊髓損傷患者的功能恢復、減少併發症、提高生活質量。
  1、早期康復治療一般流程
  脊髓早期康復的一般流程與中後期康復的流程一致。目前早期康復強調三期康復評價。病人入院時進行第一期康復評價,同時制定康復目標,根據目標指定康復訓練計劃,根據計劃進行康復治療;一般在治療1個月後,進行第二次康復評價,總結第一階段康復存在的問題、取得的成果以及下一步的計劃;第三次康復評價同時要對患者的康復預後、康復去向進行評估。
  2、脊髓損傷所致殘疾的預防分為三級預防
  I級預防主要是指在院前急救及院後急救搬運及檢查治療過程中防止損傷脊髓;
  II級預防是指脊髓損傷發生後,預防各種併發症和開展早期康復;
  III級預防指脊髓損傷造成功能障礙後,應用全面康復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殘存功能。
  3、多學科合作治療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康復從傷後開始就需要多學科協作。一般需要臨床醫師、康復醫師、護士、康復訓練人員、心理醫生、其他相關科室人員組成治療小組聯合進行干預;不具備上述條件的情況下,在家裡可以由陪住人員參考相關知識進行康復,綜合醫院可進行以定期會診方式組成康復治療小組,開展早期康復工作。

  二、脊髓損傷早期康復治療
  脊髓損傷的早期康復分急性不穩定期康復與急性穩定期康復。
  早期康復分期分為急性不穩定期:傷後4周內;急性穩定期:傷後4~10周。
  1、急性不穩定期康復治療原則及主要內容:
  (1)治療原則
  治療原則為損傷後4周之內,每日1-2次,訓練強度不宜過量。
  (2)主要內容
  關節活動度訓練:對頸椎不穩定者,肩關節外展不應超過90度,對胸腰椎不穩定者,髖關節屈曲不應超過90度。
  肌力增強訓練:原則所有能主動運動的肌肉都應當運動,這樣可以預防肌肉萎縮和肌力下降。
  呼吸功能訓練:包括胸式呼吸(胸腰段損傷)、腹式呼吸訓練(頸段損傷)、體位排痰訓練、胸廓被動運動訓練(肋骨骨折患者禁用)等。
  膀胱功能訓練:在急救階段多應用留置尿管。在停止靜脈補液之後,開始間歇導尿和自主排尿或反射排尿訓練。
  2、急性穩定期康復治療原則和主要內容:
  (1)治療原則
  急性穩定期康復治療原則是:強化康復訓練內容;每日康復訓練時間總量2小時左右;增加體位變換與平衡訓練,轉移或移乘訓練,輪椅訓練等;各患者訓練內容、強度均有區別;注意監護心肺功能改變;在PT、OT訓練室訓練完成後,在病房自行訓練;對需用上下肢支具者,應配帶以方便訓練。

  (2)主要內容
  急性穩定期康復治療需要增加的主要內容有:翻身起坐訓練、坐位平衡訓練和支撐移動訓練。
  3、脊髓損傷早期心理康復
  脊髓損傷患者的早期心理康復也很有必要。幫助脊髓損傷患者正確認識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引導他們將注意力集中於康復訓練,是康復的關鍵,同時也有利於患者緩解心理壓力;對康復訓練意義的評價要切合實際,既不能誇大康復訓練的功效,也不能貶低康復訓練的作用。
  三、脊髓損傷早期常見臨床問題處理
  脊髓損傷早期常出現的臨床問題包括面板問題、排尿問題、呼吸困難等。
  1、面板問題
  骨突出部位受壓時間過長是壓瘡發生的關鍵因素;最有效預防措施就是堅持定時翻身;減輕骨突出部位受壓;區域性壓瘡保持創面乾燥、定時換藥;如創面有壞死組織或感染就要採取外科治療。
  2、排尿問題
  對於瀦留型障礙,治療原則在於促進膀胱排空,在早期一般予留置尿管,應注意早期的留置尿管應定時開放,定時沖洗,並每2周更換尿管,防止引起感染;對於失禁型障礙,處理原則在於促進膀胱貯尿功能,可以使用外部集尿器代替留置導尿管;除特殊情況外,不宜採用恥骨上膀胱造瘻。
  3、排便問題
  脊髓損傷患者大便一般保持2-3天一次,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如有大便失禁,糞便浸泡肛門周圍,容易引起糜爛,應及時處理,保持肛周面板潔淨;如大便祕結,可以適當使用開塞露等輔助排便或用番瀉葉泡水代茶飲;重視飲食調節,飲食應為高纖維素、高容積和高營養為主。
  4、呼吸困難
  脊髓損傷傷員呼吸困難臨床常見有兩種情況。一是頸髓損傷伴呼吸困難;二是脊髓損傷合併胸腔臟器損傷。二者的處理分別為:對於急性頸脊髓損傷,應加強預防措施,進行呼吸功能鍛鍊;對於脊髓損傷合併胸腔臟器損傷,則需要實施多學科之間聯合治療。
  5、肢體腫脹問題
  脊髓損傷早期出現肢體腫脹首先應判定是否存在肢體骨折和軟組織損傷,如能排除,則應考慮是否存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異位骨化。一般異位骨化發生較晚,主要表現為大腿腫脹,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常伴有小腿腫脹;具體還可以結合下肢深靜脈彩超、血清學檢查和X光片進行鑑別。
  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措施主要有臥床期間應定時變化體位,抬高患肢;臥床期間應定時做癱瘓肢體的主被動運動,結合按摩、空氣波壓力治療儀等;癱瘓肢體穿彈力襪或應用彈力繃帶;糾正高血脂、高血黏度等血液高凝狀態;可預防性應用抗凝藥物。而一旦出現血栓,急性期應絕對臥床10-14天;患肢抬高;禁止按摩患肢;請相關科室會診進行溶栓或抗凝治療。
  異位骨化是解剖學上不存在骨的部位有新生骨形成。骨化多發生在關節周圍;區域性出現炎症症狀時,要稍減輕關節活動度訓練;同時區域性要冷敷並服用消炎藥,減輕炎症的加劇;炎症減輕後,要積極進行關節活動的訓練,以確保關節的活動範圍。
  6、肢體痙攣和關節攣縮
  肌肉痙攣是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後恢復過程中的一種伴隨症狀;關節攣縮是關節周圍的面板、肌肉、肌腱等長期制動所致的關節運動障礙,表現為關節活動度受限。長期肢體痙攣可以導致關節攣縮。
  脊髓損傷後肌痙攣的處理:傷員應早期治療;痙攣首選藥物治療;其次是運動療法和物理治療;水療可緩解脊髓損傷肢體痙攣。對於關節攣縮,傷後早期保持正確肢體位置對預防關節攣縮很重要;同時,傷後應早期開始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
  7、高熱問題
  常見原因有中樞調節障礙和感染。首先應該排除感染性發熱: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如系感染所致發熱,應積極抗感染治療;還可能與中樞調節障礙有關,即中樞熱:應以物理降溫為主,注意散熱。
  8、心率血壓問題
  脊髓損傷四肢癱患者可出現植物神經反射亢進,表現為頭痛、大汗、憋氣、面板潮紅。處理:立即採取頭高位,並儘快排除誘因;如不能緩解,可給降壓藥,以緩解症狀。
  患者可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緊急處理措施:立即變換體位,將患者放平,大部分患者可緩解。預防措施:定期變換體位,逐步抬高床頭訓練,並逐步延長坐的時間;應用腹帶和彈力襪;部分患者可應用藥物治療。
  在早期康復結束後,根據患者情況可以進行一定時間的後期康復訓練,其目的是引導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 。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