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頭顱計算機斷層掃描(CT)
頭顱CT平掃是最常用的檢查。但是對超早期缺血性病變和皮質或皮質下小的梗死灶不敏感,特別是腦幹和小腦梗死更難檢出。但是可排除出血性疾病,24至48小時可看見梗塞病灶。白城中心醫院神經內科杜全月
在超早期階段(發病6小時內),CT可以發現一些輕微的改變:如大腦中動脈高密度徵。
頭核磁可早期清楚顯示梗死灶但危重病人受到限制,病人戴起博器,假牙,動脈瘤安置金屬夾等不能作核磁檢查。優點:1解析度高能清楚顯示1mm的病灶。2由於對組織含水量敏感,可顯示早期病灶和水腫。3可測血流速度。4無顱骨偽跡。可獲得任意切面影象。T2在發病8小時可見病灶TI像16小時病灶。高階(場強)的核磁彌散加權DWI再2小時可顯示缺血病灶PWI在30分鐘可見可逆性損傷病灶。MRS波譜核磁可提供病灶組織的乳酸的訊號可在4小時發現病灶。
2超聲檢查
(1)頸動脈超聲檢查:應作為患者的一個基本檢查手段,常可顯示動脈硬化斑塊。但其對輕中度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較低,也無法辨別嚴重的狹窄和完全頸動脈阻塞。
(2)經顱彩色多普勒超聲即腦彩:是發現顱內大血管狹窄的有力手段。能發現嚴重的顱內血管狹窄、判斷側支迴圈情況、進行栓子監測、在血管造影前評估腦血液迴圈的狀況。(3)經食道超聲心動圖(TEE):與傳統的經胸骨心臟超聲相比,提高了心房、心房壁、房間隔和升主動脈的可視性,可發現房間隔的異常(房間隔的動脈瘤、未閉的卵圓孔、房間隔缺損)、心房附壁血栓、二尖瓣贅生物以及主動脈弓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心源性栓子來源。
3、腦血管造影
(1)選擇性動脈導管腦血管造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是評估顱內外動脈血管病變最準確的診斷手段(金標準)。但腦血管造影價格較昂貴,且有一定的風險,其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率約為0.5%~1.0%。
(2)CTA(計算機成像血管造影)和MRA(磁共振顯像血管造影):是無創性血管成像新技術,但是不如DSA提供的血管情況詳盡,且可導致對動脈狹窄程度的判斷過度。
現在有一部分患者存在一些誤區,只關心梗塞不關心血管,只是單純稀釋血液或是活血化淤的治療,其實梗死的大部分有血管壁的病變,而有的患者忽略對血管的檢查和治療。這就像水管堵了,無論水再清也沒有用一樣。我建議多做一些關於血管方面的評估和治療,其實就簡單TCD就可以,有利於早期發現動脈狹窄,這項檢查我院開展較好,我在門診每天都可以篩查出腦血管狹窄的病人,給與早期干預,防止梗死效果相當不錯的。
32腦梗塞的治療原則: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神經內科的急症 近年來應用溶拴,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外科手術治療取得較好療效。臨床早期診斷和超早期治療可挽救病人的神經功能,急性期正確處理可減少病人的死亡率,致殘率合併發症,提高生存率。從這個意義上說時間就是大腦。
1超早期治療:首先提高全民急救意識認識到腦卒中是一種急症
,為獲得最佳療效發病後立即就診,力爭超早期合理治療包括在3到6小時溶拴時間窗內溶拴治療和綜合性腦保護治療。
2個體化原則:任何一種單一的療法或藥物都有其侷限性,根據病情程度、有無合併症、有無基礎病因、年齡等因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溶栓、降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腦保護等。而綜合藥物、手術、康復以及其它療法要因人適時地選用,仍是目前治療腦血管的最佳方案。
3整體化治療:過分地推崇某一種藥物或療法的做法是片面的,過分強調某種療法而排斥其它療法也不可取,不利於患者的治療。我們提倡只有在整體觀念和個體化原則的前提下,綜合性治療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下面我講一下有關梗塞之後的一些誤區
1高血壓的處理,有些患者都有這樣的認識,血栓之後應該馬上降壓,而且越快於好。其實AHA治療指南指出,卒中後血壓升高是多方面的,如應激反應,尿儲留,疼痛,機體對腦缺氧缺的反應及顱內壓升高的反應。去除後可能下降,當收縮亞大於220謹慎給予降壓藥。過度降壓可導致病情加重。
2血糖水平應在6至9mmol/L大於10mmol/L應給予胰島素治療。有些人談胰島素色變。高血糖可加重病情,應馬上使其降至正常範圍。
下面我來談一下關於梗塞後的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腦動脈血流中斷5分鐘以上就會發生腦梗死,病變中心部位已經是不可逆性損害,但是及時恢復血流和改善組織代謝就可以搶救梗死周圍僅有功能改變的組織,避免形成壞死。那些組織就是半暗帶。大多數腦梗死是血栓栓塞引起的顱內動脈閉塞,因此,血管再通複流是最合理的治療方法。如果進行有效的治療,就能減輕腦損傷的程度,促進功能恢復,但這些措施必須在一個限定的時間內進行,稱這個時間段為治療時間窗。一般為3-6個小時。溶栓治療就是挽救缺血半暗帶,通過溶解血栓,使閉塞的腦動脈再通,恢復梗死區的血液供應,防止缺血腦組織發生不可逆性損傷。溶栓治療的時機是影響療效的關鍵。
1)A靜脈溶拴臨床通常用的溶栓藥物包括:重組人組織型纖溶酶原啟用劑(rt-PA),尿激酶(UK)適應症
1年齡不超過75歲;
2發病6h之內,進展性腦卒時間可延長至12h;
血壓低於24.0/14.7kPa(180/110mmHg);
無意識障礙,由於椎-基底動脈系統血栓的預後較差,故出現意識障礙時也可以考慮;
偏癱肢體的肌力在3級以下;
頭部CT排除腦出血,未出現與本次症狀相對應的低密度梗死灶;
患者或家屬同意。
溶栓治療的禁忌症包括:
①有出血傾向或出血素質;②近3個月內有腦卒中或腦外傷史;③血壓高於24.0/14.7kPa(180/110mmHg);④神經系統症狀迅速改善,或僅有輕度的神經功能缺損,如感覺喪失、構音障礙及輕度肌無力等;⑤頭部CT可見大片的低密度責任病灶;⑥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障礙。
溶栓治療的併發症:主要是1腦梗死病灶繼發性出血或身體其他部位的出血。2致命的再灌注損傷和腦水腫。3再閉塞。我院是較早開展 的醫院之一。(停用、複查CT、新鮮凍血漿、1單位血小板)
B動脈溶拴
在DSA數字減影動脈造影直視下進行超選擇溶拴。特點動脈內溶栓治療用藥劑量小、區域性藥物濃度高、溶栓效果確切、再通時間短、對纖溶系統影響小、時間窗長,較為適合大血管的單一血栓或少量血塊的栓塞及術後暫不適宜靜脈溶栓的患者
2)抗凝治療 肝素、低分子肝素、華法林
3)降纖酶治療 降解血中的纖維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常用的有降纖酶、巴曲酶。
4)抗血小板聚集治療 環氧化酶抑制劑: 阿斯匹林抑制環氧化酶,抑制血小板內的花生四烯酸的合成、抑制血栓素A2 合成。塞氯匹定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療效優於阿斯匹林,單價格貴,應用不廣泛,目前對阿司匹林過敏者推薦使用氯比格雷,副作用是粒細胞減少。阿司匹林雙嘧達莫片(天吉)
5)腦保護治療
鈣離子拮抗劑尼莫地平,鹽酸氟桂利嗪。自由基清除劑 自由基:電子軌道上存在的不成對的原子、離子、分子。維生素E、維生素C、依達拉奉,酚類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對酮烯醇互變異構體進行研究發現依達拉奉具有較強的抗自由基的作用。現已大量應用臨床。
6)脫水降顱壓
7)中藥製劑 川芎、丹蔘
8)血管介入性治療
(2)是治療顱外段頸動脈及頸內動脈動脈狹窄的有效辦法1PTA顱內動脈成形術1992年開始。2腦動脈內支架成形術。開始1999年。適應症為藥物難以控制的低流量TIA,腦動脈狹窄。現在是有效方法之一.
33腦血管疾病早期軀體康復作用
康復治療在急性腦血管病的治療中有其獨特的地位。研究結果證明,早期進行系統、規範及個體化的康復治療,有助於早期功能的恢復,降低致殘率,近年來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有條件的醫院設有專門的康復室和康復醫生,康復的重要性,因為還有很多病人重視不夠,結果錯過了最好的康復時間,延誤了治療,留下了不應有後遺症。
我院在白城地首先開展康復治療。近年來還提出卒中單元的概念。
卒中單元是一種新興的病房管理模式。其最大特點就是把過去那種單純以藥物為主體的治療模式改為把藥物治療與肢體康復、心理康復、語言訓練、健康教育和生活護理結合起來,建立起一種整體的綜合治療模式。因此,卒中單元的核心工作人員除了神經科醫師和護士外,還有物理治療師、心理治療師、語言訓練師等。腦血管病的早期康復
1)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癱瘓肢體的手指關節應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海綿卷;肘關節微屈,上肢肩關節稍外展,肩下墊一軟枕,大腿與小腿成直角,為了防止足下垂,可在足底放一硬枕,為防止下肢外旋,在外側部可放一支撐物。
2) 按摩: 按摩順序應由遠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則為先輕後重、由淺及深、由慢而快,對患者的上肢從手指至前臂、肩關節周圍,進行輕緩的按摩。
3) 被動運動: 在生命體徵平穩後,無論神志清楚還是昏迷患者應早期進行肢體被動運動,包括肩、肘、指、髖、膝、踝關節的屈曲、伸展及抬舉活動。
4)主動運動 當患者神志清楚,生命體徵平穩後,可開展床上的主動訓練,以利於肢體功能恢復,訓練由簡單到複雜,著重訓練癱瘓肢體和軟弱肌群、包括腰腹部的肌群。
5) 床下訓練指導:應由一個從床上平臥到半坐位→坐位→雙腿放床邊坐位→站立的過程→伸胯屈膝行走。
6)日常生活動作訓練:可指導患者進行刷牙、進食、穿脫衣服、撥算珠、撿豆子等自理活動,鍛鍊精細動作。
34關於康復的一些誤區
1 鍛鍊不當的“誤用綜合症”。
有些性急的病人患病早期就在家人的攙扶下進行行走訓練;有些患者在患側腳上套上一根帶子,然後用健側手拉著患側的腿走路;還有些病人在床頭拴上繩子,用手拉著繩子反覆練習臂力和起坐,用橡膠圈練習握力等,其實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因為過早行走或過度練習上肢拉力,會造成偏癱患者產生特有的痙攣姿勢,一旦形成異常模式,糾正起來十分困難。偏癱後的鍛鍊應當循序漸進,先從床上的練習開始,到坐位練習,到站立,再到行走和上下臺階。偏癱後的功能訓練是一種對運動功能學習的過程,不是單純的肌力訓練,鍛鍊過程中應注重對肌肉間相互協調能力的學習。
2長期臥床造成“廢用綜合症”
另外,還有一些患者患病後,因擔心過早起床加重病情而長期臥床不動。這種長期缺乏運動和感覺刺激的狀態,容易造成多系統器官功能減退,醫學上稱之為“廢用綜合症”。運動系統功能減退表現為:關節攣縮、肌肉萎縮、骨質疏鬆等,並由此引發或加重疼痛及運動受限。心肺系統功能減退表現為:廢用性功能低下、體位性低血壓、末梢迴圈障礙、肺部感染和肺栓塞等。其他系統的功能減退表現為:食欲不振、便祕、泌尿系感染、面板指甲萎縮,以及憂鬱、智力減退、假性痴呆等。
3康復不只是鍼灸、按摩
北京中康醫院最近對上萬名腦中風康復病人隨訪調查顯示:85.6%的患者已知道早期康復的重要性,這比5年前只有不到30%的人瞭解這一點有了較大提高。但調查同時發現,未接受正規康復而自行在家訓練,導致誤用綜合症的患者也較5年前增加許多。在城鎮患者中,只有不到5%的人接受正規的康復治療,其餘絕大多數由於對康復的錯誤認識而錯過了康復的最佳時機。在瞭解康復的患者中,只有13%的人知道應先到專業康復機構進行康復評價後,再採取社群康復或家庭康復;多達60%的人認為鍼灸、按摩就是康復;有10%的人認為理療就是康復。這說明人們對康復的認識還停留在初級階段,需要廣大醫務人員深入社群進行康復知識的普及和教育,以減少“誤用綜合症”和“廢用綜合症”的發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