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
乙肝病毒(HBV)主要經血液和血製品包括破損的面板、粘膜,母嬰以及性接觸傳播。圍產(生)期傳播是母嬰傳播的主要方式,多在分娩時接觸HBV陽性母親的血液和體液傳播。經面板粘膜傳播主要發生於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醫療器械、侵入性診療操作以及共用注射器靜脈吸毒者。其他如修腳、紋身、扎耳環孔、醫務人員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鬚刀和牙刷等也可傳播。與HBV陽性者性接觸,尤其是有多個性伴侶者,其感染HBV的危險性明顯增加。由於對獻血人員實施嚴格的HBsAg篩查,經輸血或血製品引起的HBV感染已極少發生。而日常生活或工作接觸包括共餐、共廁、共用辦公用品、同住、握手、擁抱等一般不會傳染HBV。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的時機
慢性乙肝是可治但難治的疾病,徹底清除病毒目前尚不可能。慢性乙肝的治療主要包括抗病毒、抗炎保肝、抗纖維化、免疫調節以及對症治療,其中抗病毒治療是所有治療的關鍵和基礎。只要有抗病毒治療的適應證且時機合適,就應進行合適的、規範的抗病毒治療。但並不是每一個HBV感染者都需要馬上進行抗病毒治療的,只有那些具有肝臟炎症活動(ALT異常且大於2倍正常值上限;如果ALT低於2倍正常值上限但肝活檢顯示肝組織炎症活動度達2級或者纖維化程度達2級或ALT雖低於2倍正常值上限但持續時間達3~6月以上)、HBV活躍複製的慢性乙肝患者才需要及時的抗病毒治療;已經出現肝功能失代償或肝硬化的患者更應堅持長期的抗病毒治療。而對於肝功能持續正常的HBV感染者,如果肝活檢證實肝組織有炎症壞死或者纖維化(任何一項達到2級)也應及時的抗病毒治療;或者B超檢查脾臟逐漸增大也應及時肝活檢以確定是否需及時抗病毒治療。否則就暫時不需要抗病毒治療,但應密切臨床隨訪,定期監測肝功能以及定期進行肝臟B超檢查。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的總體目標
目前國際公認的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的根本目標是近期達到HBVDNA的持久抑制或轉陰、ALT正常、HBeAg轉陰或血清學轉換(HBeAg轉陰而抗HBe轉陽)以及肝臟組織學的改善(肝細胞炎症壞死和肝纖維化改善或逆轉);而遠期的目標是通過抗病毒治療延緩或阻止肝臟疾病進展,防止和減少肝衰竭、肝硬化、肝癌的發生或發展,從而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