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協和醫院骨科田洪濤
股骨頭壞死:最為大眾所知的患者人群便是“非典遺民”,他們逃脫了SARS災難,卻因使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GC)而發生股骨頭壞死。
高危人群:20-40歲人群,酒精濫用、使用糖皮質激素、髖關節外傷者、血液病(如:凝血功能障礙)、痛風、某些肝、腎、面板疾病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慢性肝炎);
臨床表現:
股骨頭缺血壞死早期沒有任何感覺。隨著疾病進展,患者開始感覺到關節疼痛:開始是負重時疼痛後來休息時也疼痛,伴隨髖關節活動受限。如果股骨頭髮生了塌陷,疼痛感會極度增加,並且無法活動,相繼發生骨性關節炎,疼痛更嚴重。從疼痛開始到關節喪失大部分功能中間持續數月到一年。也有部分患者,並沒有明顯症狀。
適當的治療可以阻斷疾病的發展病程。如果沒有接受有效的治療,患者會經歷嚴重的疼痛最終關節喪失大部分活動。
預防:
戒酒、避免使用糖皮質激素是最主要的預防方式;另外還有戒菸、他汀類降脂藥、抗凝治療、福善美也有預防效果;
預防性治療:
1. 藥物改善股骨頭的血液供應,抗炎藥物控制疼痛。
2. 降低體重,限制負重活動,使用柺杖。減輕關節負荷可以減少關節的損害,強化股骨頭自我癒合效果。
3. 關節活動度鍛鍊,通過鍛鍊保持關節活動範圍
4. 股骨頭減壓骨籠成骨術;
5. 帶血管蒂骨移植;
5.截骨通過改變骨骼結構降低壞死區域的壓力,但術後患者恢復期較長,3-12個月限制活動。
6.髖關節置換術,是股骨頭缺血壞死晚期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徹底解決患者疼痛,關節活動障礙的問題。
物理治療:
嚴格限制體重,使用手杖、和柺杖,雖然不能延緩病情進展,但是可以明顯改善病情。
運動:適當運動可以增加關節血供,尤其伸展式運動(太極、瑜伽等);禁忌承重式運動(蹲跳、跳遠、深蹲);
飲食管理:戒酒、戒菸、減少鹽、咖啡的攝入;補充足量蛋白質、鈣質及維生素D;儘量避免鈣質吸收的食物類(咖啡、茶類)。
髖關節置換術後:
術後-第2天:臥床,加壓冷敷,穿丁字鞋;
術後第2天-第2周:床上鍛鍊:大腿肌肉收縮,先在家人協助下被動抬腿,後逐漸主動抬腿;可屈髖屈膝(屈髖0-90度)、起床站立使用助行器承重。
術後第2周~第4周 :大腿肌肉收縮、主動抬腿運動、抬小腿運動、夾球運動、髖外展運動、髖後伸運動、屈髖角度0-100度之間,利用助行器開始行走。
術後第4周~第8周 主動抬腿、抬小腿運動、髖外展運動、髖後伸運動、步態訓練、平衡和本體感覺訓練等等,屈髖角度0~120度之間,逐漸擺脫
助行器。
術後8周以上 患肢的整體肌肉力量爭取達到正常水平,走路姿勢接近正常;可以完成快走和慢跑功能,可做騎車、保齡球、乒乓球、游泳、跳舞等運動,但仍應避免承重運動(深蹲、扎馬步等)。
日常事項:
1. 坐位及乘車:臀部位置向前坐,身體向後靠,腿儘量前伸。術後第一個月內坐的時間不宜過長,選擇高凳子,不要交叉腿和踝,前彎身不要超過90度。
2. 入廁:用加高的自制坐便器入廁,或在輔助下身體後傾患腿前伸入廁,注意保持膝關節高於髖部。
3. 取物:術後2周內不要彎腰撿地上的東西,不要突然轉身或伸手去取身後的物品,吃飯時宜把飯碗放在面前。
4. 淋浴:傷口癒合後,可行淋雨,建議坐位淋浴,噴頭為可移動的手持噴頭,並準備一個帶長柄的沐浴海綿以便能觸到下肢和足。
5. 穿脫鞋襪:請別人幫忙或使用鞋拔子,選擇不繫帶的鬆緊鞋、寬鬆褲。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作者 武漢協和骨科醫院 田洪濤
職稱:副教授、副主任醫師
擅長領域:人工關節置換 關節疾病:股骨頭壞死、膝關節骨關節炎、風溼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關節感染、骨關節畸形;
門診時間:每週1、3、6全天;
聯絡方式:電話:13908622515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骨外帥田爸或是新浪微博@骨外帥田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