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胃腸微創外科 主任醫師 蔡開琳

  胃腸癌和胃腸間質瘤、內分泌腫瘤等的評估指標並不同,後面幾種腫瘤,大小是最關鍵的風險指標。而作為腫瘤的早期階段,息肉的風險與大小有關,越大惡變的風險就越大。對於已發生惡變的息肉,如果惡變細胞沒有深入到粘膜下方類似軟墊的一層,內鏡下完整切除也已足夠。所以,在治療前,評估息肉位於哪一層,比測量其大小更重要。

  如下圖,結腸腫瘤只有1CM大小,從腸鏡下看就像一個很普通的息肉一樣,大多數這樣大小的息肉還沒癌變。但根據我們術前的精確評估,這例病人不能採用內鏡下切除。經過腹腔鏡手術切除後,病理檢查也證實,這例小腫瘤已到了肌層,還找到了一枚有轉移的淋巴結。對比我寫的上一篇科普短文“直腸絨毛狀腺瘤不僅要保肛,還要保功能”可見,胃腸腫瘤的治療是該手術,還是可以內鏡下切除?在方案制定過程中,精確的術前檢查是非常重要的。

  圖一:1CM 大小的息肉樣腫瘤

  圖2:顯微鏡下見腫瘤已經到了肌層

  圖3: 病理報告

  也有息肉,儘管很大,但有明顯的根部(帶蒂息肉),是有可能通過內鏡可靠地清除的。下圖就是一個4CM的息肉,通過ESD的方法,完整切除了整個息肉包括其根部。這樣切下來的腫塊,可以得到精確的病例評估,有沒有惡變?,惡變細胞進入哪一層?瞭解了這些指標,就能做出合理的治療方案。如果簡單地給予圈套再電凝切除,切下來的腫塊就有可能難以準確病理評估,給後續處理帶來兩難的麻煩。

  這例術後病理檢查發現息肉已有惡變,但是因為ESD切除的標本很完整,可以很準確地評估出惡變的區域、深度,經過多位病理醫師共同分析,確定惡變區域區域性達到粘膜肌,但沒有突破粘膜肌,更沒有進入粘膜下層;沒有血管、淋巴管侵犯。按國際、國內的結腸癌診療規範,都是不必要追加外科手術的。

  如果腸鏡下切除標本不能達到ESD完整切除標準,或者病理分析能力不足,對息肉切除術後是否追加手術這個問題則需要更激進的態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