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體積雖小,卻是腫瘤最好發生的器官,在婦科三大惡性腫瘤中其發病僅次於宮頸癌,位居第二。卵巢惡性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婦女身上。由於卵巢腫瘤深藏於盆腔,臨床表現隱蔽,就診者70%~80%已屬晚期,預後極差,雖歷經數十年的努力,5年生存率也只有30%~40%。
卵巢癌的主要危險因素
影響卵巢癌發上的主要危險因素是家族聚集性、環境因素和內分泌因素。20%-25%卵巢惡性腫瘤患者有家族史。所謂家族聚集性卵巢癌是指一家數代均發病,主要是上皮性癌。安吉麗娜・朱莉就是典型代表。內分泌方面,卵巢的排卵與修復的過程也可能與發病有關。此外,有報道稱,環境和飲食結構的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年齡偏小卵巢癌患者的風險。
此外,經常熬夜也可能加大卵巢癌風險。美國西雅圖弗列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對1101名晚期卵巢癌患者、389早期卵巢癌患者以及1832名沒有患卵巢癌的女性進行研究發現, 1/4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和1/3的早期卵巢癌患者表示工作期間曾有持續2―3年時間經常熬夜、上夜班等,而未患病組中僅有1/5的人表示上夜班頻率較高。進一步統計發現,經常熬夜者要比晚上正常時間入睡的人患早期卵巢癌的風險增加49%,患晚期卵巢癌的風險高24%,且在50歲以上的女性中更顯著。
這些症狀當心卵巢癌
過去認為卵巢惡性腫瘤早期症狀不多,實際上常忽略了一些不大引起重視的症狀,即所謂“卵巢癌三聯徵”。
1、年齡:卵巢上皮癌多發生在40歲以上,此時如出現不適,應特別警惕。但惡性生殖細胞腫瘤發病平均年齡為19歲,15歲以前幼女發現腫瘤,80%為惡性。
2、腹部不適感:包括消化不良、腹部發脹、腹部突然增粗、感覺褲腰緊小,尤其在進食後腸胃脹氣。約2/3卵巢癌患者合併有腹水,有明顯腹脹患者往往已有腹水,尤其在肥胖婦女,常被誤認為是因肥胖脂肪增多所致,故不應忽視。
3、卵巢功能障礙:如月經不規律,量過多或過少。美國癌症研究協會聖地亞哥年會上公佈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月經週期不規則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比月經正常女性高兩倍多。雖然這項新研究結果尚未證明月經失調一定會導致卵巢癌,但是兩者之間的確存在一定的關聯性。新研究表明,包括多囊卵巢綜合徵在內的女性月經失調患者應儘早接受卵巢癌早期篩查。卵巢功能障礙的其他表現如有內分泌功能腫瘤,可表現為雌激素或雄激素分泌過高等,也會加大卵巢癌風險。
此外,英國最新的一項醫學研究還發現,有7種症狀與卵巢癌有關。領導該項研究的醫學博士威廉・漢密爾頓和同事們跟蹤調查了212名被確診的早期卵巢癌的女性,她們的年齡都在40歲以上,經認真研究後總結出7種與卵巢癌相關的早期症狀:腹脹、尿頻、腹痛、絕經後再次來潮、食慾不振、直腸出血、胃脹氣。
抓好早期檢查這個關鍵
目前,卵巢癌的早期診斷和預防仍然是世界性難題。不過,如果能採取以下措施會有較大好處。
1、高危因素的預防:大力開展宣教,加強高蛋白、富含維生素A的飲食,避免高膽固醇食物,減少熬夜等。
2、開展普查普治:30歲以上婦女每年應進行婦科檢查,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以排除卵巢腫瘤。若配合B型超聲檢測、CAl25及AFP檢測等則更好。
3、早期發現及處理:應用血清CA125檢測、盆腔B超等。卵巢實性腫瘤或囊腫直徑>5釐米,應及時手術切除。青春期前、絕經後或生育年齡口服避孕藥的婦女,若發現卵巢腫大,應考慮為卵巢腫瘤。盆腔腫塊診斷不清或治療無效者,應及早行腹腔鏡檢查或剖腹探查。凡乳癌、胃腸癌等患者,治療後應嚴密隨訪,定期作婦科檢查。
治療以手術為主
手術為主,加化療的綜合治療是治療卵巢惡性腫瘤的重要原則。
1、手術治療。手術起關鍵作用,尤其是首次手術。一經疑為惡性腫瘤,應儘早剖腹探查。根據探查結果,決定手術範圍。對晚期病例應放棄既往僅作剖腹探查及取活組織檢查的觀點,儘量爭取手術治療,任何明顯的腫瘤病灶均應予以切除。
2、化學藥物治療。因卵巢惡性腫瘤對化療較敏感,即使已廣泛轉移,化學藥物治療也能取得一定療效。既可用於預防復發,也可用於手術未能全部切除者,患者可獲暫時緩解,甚至長期存活。已無法施行手術的晚期患者,化療可使腫瘤縮小,為以後手術創造條件。
3、放射治療。為手術和化療的輔助治療。無性細胞瘤對放療最敏感,顆粒細胞瘤中度敏感,上皮性癌也有一定敏感性。無性細胞瘤即使是晚期病例,仍能取得較好療效。
治療後要長期監測
卵巢惡性腫瘤易於復發,應長期予以隨訪和監測。
1、隨訪時間:一般來說,術後1年內,每月1次;術後第2年,每3月1次;術後第3年,每4-6月1次;5年以上者,每年1次。
2、監測內容:臨床症狀、體徵、全身及盆腔檢查。B型超聲檢查,必要時作CT或MRI檢查。腫瘤標誌物測定,如CAl25、AFP、HCG等。對可產生性激素的腫瘤檢測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