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運動:最關鍵
人的骨質密度有個峰值概念,就是說人從出生到老,骨礦的含量是不斷變化的,由少到多、然後由多逐漸減少的過程,骨量最多的時候就成為骨的峰值,峰值出現大約在35歲左右,40歲後骨量就開始減少了,並隨著年齡的增長減少的速度也逐漸加快。可見提高峰值或者減緩骨質減少的速度是預防骨質疏鬆的很好方法。
如何提高峰值呢?運動可以增加骨量,前面講過用進廢退的道理,足夠量的運動可以提高峰值也可以減少骨量的丟失。大家想過沒有,我們10歲時是怎樣的運動狀態,記得小時候大人總是說“這些孩子精力怎麼這麼旺盛,大中午的也不知道睡覺,總是有股用不完的氣力,就知道淘氣”;20歲的感覺就是青春年少,初生牛犢不怕虎;35歲就感覺有些氣力減弱,跑不動了,身體也發福了;45歲呢?實際上35歲以後我們的運動量也減少了,到70歲,很多老同志都是老兩口相互攙扶著前行,再老就只能是坐著輪椅了,所以說人活到老,運動到老,生命不止,運動不休。
可是如何運動呢?年輕人的鍛鍊自不必說,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到底應該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呢?古語講就是“拉屎鑽攢頭暗使勁”,如何理解這句話呢?身體關節看著不動但是全身用勁,這種運動方式叫等長收縮運動練習。有人說這樣能鍛鍊嗎,我來講講為什麼能夠減少骨量的丟失。大家都知道帆船吧,帆能拉起來,靠的是繩子和桅杆,當我們拉緊繩子的時候,帆就升起來了,同時桅杆對甲板有一個作用支撐力,那麼在繩子拉緊和放鬆過程中就會產生一個桅杆對甲板的衝擊力變化,這時骨本身就有了力的改變,只要有力的改變對骨來說就不是廢用,這樣也就很好的預防了骨的廢用,特別是人在臥床以後。其二,多數老年人都有關節痛,爬山、跑步鍛鍊都會加劇關節軟骨的磨損造成關節疼痛,這種等長收縮練習就很好的減少了關節磨損。此外骨質疏鬆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骨質疏鬆後不慎摔倒引起的骨折,所以防跌倒是非常重要的。等長收縮運動有利於身體協調性的訓練,可以防止摔倒。平衡板、平衡木、金雞獨立、太極拳等等這些運動都很好的訓練了身體的協調平衡能力,同時不加劇對關節的損傷。想想當年20歲時,被石頭絆一下,我們向前跑幾步就沒事了;如今60歲了,被石頭絆一下的結果只能是用手去撐地或者直接坐在地上。什麼原因呢,身體力量差了、協調性差了,因此平時應該增加這種肢體協調性的訓練,選擇這種正確的運動方式非常重要。
2、藥物
如果我們已經骨質疏鬆了,除了運動防止跌倒以外,我們還應該選擇有效的藥物。
醫生是如何考慮骨質疏鬆的藥物治療呢?是這樣,廢用、年老、咖啡因、激素水平低下等等這些因素的作用點都在人體骨轉化的關鍵環節,即成骨細胞的成骨和破骨細胞的破骨活動之間的動態平衡,破骨活動強於成骨活動就會出現骨質疏鬆,如果成骨活動強於破骨活動就會出現骨質增生。所以藥物治療的作用點無非在成骨細胞成骨促進作用上,還有就是抑制破骨細胞的破骨作用上來。中國有5000年的草藥治病歷史,很高興很多研究都表明有一些中藥的確對成骨細胞具有明確的促進生長、增殖和分化的作用。西藥在此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突破,重組人甲狀旁腺激素也已經問世,美國已經進入三期臨床。除此之外,研究最多、臨床應用證明有效的就是抑制破骨細胞破骨作用。如阿倫磷酸鈉、鮭魚降鈣素、鹽酸雷諾昔酚等。如何選擇用藥建議您諮詢您的醫生。
3、鈣劑
有人說我骨質疏鬆了,我天天在補鈣,鈣吃多了不就不流失了嗎。其實單純補充鈣和維生素D就象往一個沒底的桶裡倒水一樣,光往裡灌水可是桶存不助水,也就是說吃了再多的鈣如果不被成骨細胞利用,也只能是排出體外。成骨細胞的作用就象我們說的桶底一樣。那有人說,既然補鈣沒用,幹什麼還補鈣呢?中國有句古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好的廚子沒有油鹽醬醋肯定是做不出香噴噴的一桌宴席的,鈣就象這油鹽醬醋,沒有不行,多了也沒有用。那我們一天到底需要多少鈣呢?如表所示。還有補什麼鈣呢?現在市場上能夠買到的鈣產品有100多種,有進口的,有國產的,太多了,都不知道怎麼選了。其實鈣再多無非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無機鈣和無機酸鈣,含鈣高,溶解度低,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40%,但是對胃腸有刺激;另一類是有機鈣,鈣靠配位鍵螯合,溶解度高,生物利用度高,>90%,血鈣水平穩定。其實牛奶中含有很多的鈣,而且吸收好,但是有些老年人喝不了牛奶,原因是一喝牛奶就跑肚。有這些問題的老年人就需要適當選擇一些鈣來補充。此外食品如豆腐、蝦皮、雞蛋、酸奶中都含有大量的鈣。
4、骨科在骨質疏鬆疾病的防治過程中還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骨科界有一位學術泰斗坎貝爾教授這樣講到,“一個心內科醫生治療心臟病絕對不能等到患者已經發生了嚴重的心衰,才想到患者是否患有嚴重心絞痛、心律失常等原發性心臟病;骨科醫生對骨質疏鬆問題的防治也絕對不能等到患者已經發生了骨質疏鬆性骨折才想到患者是否已經患有嚴重的骨質疏鬆,及早發現、儘早預防,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因此對骨質疏鬆的防治骨科醫生最大的任務就是宣傳骨質疏鬆防治知識,預防骨質疏鬆,換句話說老人就象一輛開了70幾年的車,各個零部件都已經損耗到極限,如果我們不給他定時換機油、定時保養的話,這輛車就隨時可能拋錨在山郊野外。
此外在患者發生骨折以後,骨科醫生在內固定領域的研究已經有新的突破,已經能夠運用最先進的手段使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行走、恢復功能,還患者以尊嚴,不會出現長期臥床併發症這些要命的事。老年股骨頸骨折,更換股骨頭,手術時間最快只需要30分鐘,如果拋去骨水泥硬化時間12分鐘的話,真正的手術時間只需要18分鐘;而且麻醉醫生髮明瞭區域性阻滯麻醉,最大限度的減少了麻醉對全身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我們醫院現在股骨頸骨折以後接受換頭手術患者最大年齡是105歲,她在手術以後第3天就在步行器輔助下下地行走了。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手術以後第二天就開始了主動的功能鍛鍊,防止了創傷性肩周炎的發生;這在20年前,往往因為固定不牢固,還需要要輔以一定的外固定,所以很多患者都由於關節不動發生了肩活動受限。椎體發生壓縮性骨折怎麼辦呢?椎體的高度失去了能否重新恢復呢?還有骨折以後能否癒合呢?事實是能夠恢復、能夠癒合。這種壓縮性骨折在早期通過技術能夠恢復高度,但是高度恢復以後,由於骨質壓縮往往造成椎體內部形成一個空殼,所以高度恢復了但是骨的強度不能恢復,所以我們現在通過技術往椎體裡注射人工骨水泥。這種治療方法就象98年長江發大水,我們的戰士當發現長江大堤有湧時,就往裡填塞水泥達到加固大堤的目的,湧就是水在流動過程中把大堤內填充物掏空、流走後的結果。只不過椎體骨折用的是生物骨水泥,而大堤防洪用的是蓋房子用的水泥罷了,用的物品不同,但是原理是一樣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