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哮喘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四大頑疾之一,目前全球已有3億患者,而我國僅兒童哮喘患者就多達1000萬。
近日,湖北省兒童哮喘防治協作組組長、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兒科姜毅教授介紹了一組最新的調查資料。1990年以來,全國兒童哮喘防治協作組對全國(除臺灣、西藏外)進行了3次兒童哮喘流行病學調查。1990年,全國兒童哮喘的發病率為0.9%左右;2000年約為1.9%;又一個10年過去,據今年的初步統計,此項資料已達到3.6%左右。“由於受到空氣、大氣汙染以及化學成分食品增多等因素影響,小兒哮喘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每10年差不多翻一番!”姜毅說,由於多種原因,兒童得了哮喘該怎麼辦,家長沒有清晰的認識。一些醫院依舊沿用不合理的治療方法,也導致兒童哮喘沒能得到很好控制。哮喘治療不規範很普遍兒童哮喘發病往往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人們的預防意識再好,但仍有發病的時候,因此規範的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曾撰文指出,國內僅有5%的哮喘患者接受了規範治療。而姜毅根據臨床實際估測,截至目前,僅有10%的患者獲得過規範治療。姜毅指出,哮喘治療不規範,已是一個十分普遍的問題。
去年年底,姜毅接到一家地級市醫院的求助。一名3歲患兒哮喘急性發作,該院使用大劑量抗生素治療無效,孩子生命危在旦夕。姜毅趕到聽診後,判斷是小氣道的問題,立即進行擴管,改善通氣,結果15分鐘後孩子就緩了過來。
姜毅說,治療兒童哮喘,醫生要注意區分不同的情況。對患者來說,更要堅持治療,嚴格按照“階梯式”的方式進行治療。如用藥後3~6個月沒有發作,便進入下一個階段;使用最低劑量藥物一年內沒有發作,才可以停藥。
對症下藥可“斷根”
姜毅強調,只要預防及時,治療規範,兒童哮喘完全可“斷根”。但在治療中一定要找準發病原因,否則治療就不會有實質性的效果。
姜毅介紹,至少有五六種常見疾病都可導致患者出現咳喘,醫學上稱之為上呼吸道咳嗽綜合徵。這些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變異性咳嗽、鼻後滴流綜合徵、胃食道反流、哮喘等。對這些疾病,一定要規範診斷,找準病因實施治療。如通過胸片檢查排除肺部異物和結核等;免疫學檢查,確定是過敏性疾病還是免疫功能不全;皮試或採血做過敏原檢測;還有肺功能監測,只要患有支氣管哮喘,發作與否都可診斷出來。
姜毅指出,有些家長和醫生往往把抗感染治療和抗炎治療混為一談。感染是指細菌、病毒或其他病原體侵犯人體,而炎症是指人體對病原體產生的反應。哮喘的發病是由於機體對某些刺激反應過度,因此,治療應著重於如何阻止這種過度的變態反應,採取有效的抗炎治療。哮喘病人如未合併細菌感染,就不提倡使用抗生素;如果認為只有依靠抗生素的升級加碼才能治療哮喘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姜毅說,他已治癒過數百名患者,有一個總體的原則,那就是治療與預防相結合。家長要改變過去對哮喘重治療、輕預防的傳統觀念。另外,家長不要看著孩子有好轉就停藥,看著孩子用藥就心疼,一定要遵循科學的停藥標準,即用最低劑量一年內都不發作的患者,方可停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