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起病隱匿,當病人有症狀時往往已到晚期,常常由於腫瘤很大,侵犯門脈,或是出現黃疸、肝功能不良等原因而喪失手術機會。有統計表明,肝癌病人不治療平均生存期在3個月左右,故有“癌中之王”的稱謂。以往對於不能手術治療的肝癌主要採用全身化療,但肝癌對於化療敏感度不高,且易出現嘔吐、脫髮、骨髓抑制等全身副作用,病人難以忍受,療效差。介入治療是八十年代興起的治療肝癌的方法,其主要方法是將一根直徑約2mm的細特製的導管,在透視監視下從股動脈插至肝動脈內,緩慢灌注化療藥物,由於化療藥物是直接注入到腫瘤血管內,其濃度比全身化療時高成百上千倍,可使大量腫瘤細胞生長受到抑制、死亡,且全身副反應發生率極低。行區域性化療後,如果病人條件允許,還可往腫瘤血管內注入碘油、明膠海綿顆粒等物質堵塞腫瘤血管,使腫瘤缺血壞死。在用碘油栓塞肝癌腫瘤血管時,醫生常常將化療藥物與碘油混合成乳劑,由於碘油可以選擇性存留在腫瘤血管內長達2-3個月之久,與之混合的化療藥物可以緩慢釋放,因而可以對腫瘤進行長時間的區域性化療,更有效地殺傷腫瘤。有人不禁要問,行肝動脈栓塞會不會損害患者肝功能呢?一般說來影響不大,這是由於其一:肝臟血供有兩個來源,一個為肝動脈,一個為門靜脈,大多數肝癌的血供90%以上來自肝動脈,而正常肝組織血供70%來自門靜脈,僅30%血供來自肝動脈,因此肝動脈栓塞主要使肝癌組織缺血壞死,正常肝組織極少發生壞死;其二:醫生在行栓塞治療過程中,一般是儘量將導管插至供應腫瘤的動脈內,從而避免正常肝組織的栓塞。上述治療結束後,將導管拔除,壓迫股動脈穿刺點約10分鐘止血後,加壓包紮。病人平躺24小時便可以解除紗布及繃帶,下床活動,不留下手術切口,痛苦極小。術後1周內大多數病人會出現肝區疼痛、發熱等症狀,這是由於腫瘤壞死所致,用些消炎、鎮痛藥可以好轉。
上述介入治療方法,對不能手術切除的肝癌、肝轉移癌、及其它實體性腫瘤如:腎癌、胃癌、肺癌、骨腫瘤、盆腔腫瘤均是適用的。對於手術後復發的肝癌,介入治療亦是首選的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方法的出現,大大延長了不能手術切除肝癌的生存期,目前統計結果表明:5年生存率在60%左右,3年生存率在30%左右,少數病例可以存活5年甚至痊癒。對於小肝癌而言,其療效亦是很好的,其治療效果可以與手術切除相媲美,可使病人免受手術治療之苦,對某些稍大的腫瘤,行幾次介入治療之後,使腫瘤縮小,獲得手術治療機會。
需要說明的是,肝癌治療關鍵在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早期肝癌,無論是手術還是介入治療,效果均很好。有肝癌發生可能的高危人群如肝硬化患者,肝炎患者應定期每半年至一年行一次B超檢查,以儘早發現肝癌的發生。另外少飲酒,勞逸結合,生活有規律,不要過度勞累亦是預防腫瘤發生的良好習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