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康輝

  腰椎管狹窄症是由於椎管內黃韌帶肥厚增生、小關節增生內聚再加上椎間盤膨隆或者突出而導致腰椎中央管、神經根管或者側隱窩狹窄,最終壓迫馬尾神經或者神經根而出現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對於嚴重的腰椎管狹窄症患者來說,間歇性跛行伴疼痛、麻木症狀嚴重影響他的生活質量的。而這一類患者發病主要在中年以後,往往年齡偏大、節段多、手術耐受性差,對手術存在一定的恐懼感。此時他往往希望能夠通過微創技術改善他的症狀。而常規的微創技術是不是適合這一類患者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目前國內開展的一些微創技術。
  腰椎微創技術的分類:
  1、經皮穿刺髓核化學溶解術、經皮穿刺椎間盤切吸術(PLD)、經皮鐳射椎間盤汽化術(PLDD)、經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術等等,這一類技術準確的說應該定義為介入性治療,就是通過降低椎間盤內壓力或者去除部分椎間盤組織,間接解除神經壓迫。它適用於單純椎間盤突出(纖維環表面光滑、界限清楚、沒有銳角形成)。而不適用於髓核遊離在椎管內的或者有椎管狹窄、滑脫等。術後症狀恢復與適應症的選擇有密切關係,術後症狀緩解不徹底的發生率比較高。
  2、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術(PELD):就是在內窺鏡輔助下摘除突出組織、去除骨質,解除神經壓迫。適用於絕大部分型別的椎間盤突出及部分骨化狹窄病例。但該手術術後出現反跳痛、症狀緩解不徹底、椎間盤的再次突出等發生率比較高。而且該手術技術要求較高,醫生的學習曲線較長。

  3、椎間盤鏡下椎間盤摘除術(MED),是目前比較普及的微創技術。這是在傳統腰椎間盤手術基礎上微創化和內鏡化,配合專用的手術器械,可在直視下減壓神經根。適用於大多數型別的腰椎間盤突出症和單節段側隱窩狹窄症和(或)神經根管狹窄症。而該技術操作時間較長,植骨量較少,術中操作視野也比較狹窄,學習曲線也比較長。
  從腰椎微創技術的分類上看,並沒有一種方法是適合嚴重腰椎管狹窄症患者的。在諮詢時,許多嚴重腰椎管狹窄患者會諮詢我們一個相同的問題:“我的腰椎能不能做微創手術?”事實上,目前常規治療腰椎管狹窄症的方法還主要是全椎板減壓。考慮到全椎板減壓對脊柱穩定性破壞較大,術中出血多,結合微創理念,我的經驗是:改變常規全椎板減壓手術的方法,改為雙側開窗減壓,保留棘突、部分椎板以及棘上韌帶和棘間韌帶,儲存完整的後方張力帶結構,可以更好地保護脊柱的動力穩定系統,維持脊柱穩定性,同時減少術中出血。減壓時鑿下的下關節突修剪成椎間融合器形狀,既可以增加植骨量,也可以減少治療費用。術後患者一般3-4天就可以在腰圍保護下下床活動,減少患者長期臥床所帶來的各種併發症。目前該微創技術已經成為我在治療嚴重腰椎管狹窄症的常規操作方法,與傳統的全椎板切除減壓相比較,這種方法術後恢復快,術後腰痠症狀也明顯減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