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靜脈通路在危重病急救中的作用
(一)危重病的概念
急危患者指突發病症和外傷造成患者生命受到威脅的狀態,如創傷性失血性休克、胸腔腹腔大出血、心臟或大血管破裂出血、各種原因導致的心跳驟停、中毒等。
重症患者指各種病因造成的患者極度消耗、內環境紊亂,如糖尿病高滲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癌症晚期惡病質突發心跳停止等。這種狀態要求急診醫務人員在極短時間內為患者建立良好的靜脈通路,開始進行治療。
(二)靜脈通路在臨床工作中的作用
1、 液體治療,為患者補充缺失的和每日需要的水,恢復和維持迴圈血量,補充各種電解質、調整酸鹼平衡。
2、 通過靜脈通路使用大量和多種抗生素。
3、 補充營養物質,包括糖、脂肪、氨基酸的各種製劑。
4、 抗腫瘤藥物等各種刺激性強的藥物和液體。
5、 能夠快速起效的血管活性藥物等。
二、靜脈通路的種類:8部位16點
靜脈通路可分為兩類:周圍靜脈通路和中心靜脈通路。可用於建立靜脈通路的部位總結共有8部位16點。包括頭靜脈、貴要靜脈和大隱靜脈的主幹及屬支,頸內靜脈、頸外靜脈、鎖骨下靜脈的上、下入路和股靜脈。
1、各部位靜脈比較
評價哪個靜脈通路對患者更合理,可以從給液速度、用藥種類、血管對藥物刺激性的耐受力、進藥部位到起效部位所需的迴圈時間、能否取血標本、能否監測心肺功能等幾方面綜合考慮。
2、中心靜脈通路的優點:
簡單、快捷、實用、可靠的通路。
可以監測中心靜脈壓力指導液體治療。
可監測中心靜脈血氣及氧代謝率。
中心靜脈給藥對心肺復甦效果有積極影響。
代表危重病搶救和治療水平。
三、建立靜脈通路的一般原則
在危重患者的搶救和治療中,建立3~5條靜脈通路和1條動脈通路非常必要。推薦以下思路供參考,可以使用、選用、合用其中一種或幾種:
第一條:快速補液和/或監測中心靜脈壓。
第二條:快速補充各種膠體液。
第三條:補充粘稠度高的液體。
第四條:給與血管活性藥物。
一條動脈通路:行有創血壓監測和抽取血氣或其它血標本。
在有穿刺置管條件的醫院,靜脈切開術不應作為首選。
四、各種靜脈通路的特點、使用方法
(一)周圍靜脈通路
部位:頭靜脈、貴要靜脈、大隱靜脈的主幹及其屬支。
優點:迅速、安全、操作簡便,技術要求不高,多條血管可以同時完成多項治療,使用套管針可以實現較快速補液。
不足:不能做中心靜脈壓監測。
(二)中心靜脈通路
頸內靜脈通路
①部位:在以鎖骨為底、胸鎖乳突肌內側頭為內側邊、胸鎖乳突肌外側頭為外側邊所圍成的動脈三角的頂點進針。
②方法:肩下墊枕,與面板呈30~50度角朝向同側髂前上棘或乳頭方向試穿刺,一般進針4cm左右。 ③作用:輸液、測壓、心導管。
(三)頸外靜脈通路
①部位:在下頜角後方垂直下降,體表清晰,定位清楚。
②方法:頭轉向對側,與面板呈45度角左右沿血管穿刺。
③作用:輸液、測壓。 ㈢、鎖骨下靜脈上入路 ⒈部位:血管位於鎖骨後下方,是腋靜脈的延續,表淺粗大。
方法:
①鎖骨內1/3點穿刺法:鎖骨上緣,於鎖骨內、中1/3交界處、鎖骨後3cm處、與矢狀面呈45度,在額狀面進針3~5cm,可穿刺入鎖骨下靜脈。
②胸鎖乳突肌後緣穿刺法:鎖骨上緣,胸鎖乳突肌外側頭的外緣後1~2cm處,進針方向與中線呈45度,向身體前方,朝向胸骨角的中央進針3~4cm,即可穿入鎖骨下靜脈。
作用:
輸液、營養、刺激性液體、測壓,應用廣泛。
(四)鎖骨下靜脈下入路
1、方法:鎖骨內三分之一交點入路法、鎖骨外三分之一交點入路法、鎖骨中點進針法、何忠傑三中點法等。
1、禁忌症:區域性畸形、感染、外傷、肺氣腫、凝血障礙等。
(五)股靜脈通路
1、部位:在股三角區腹股溝韌帶下3~4cm處 ,股動脈搏動內1.0cm 。
2、方法:與水平面呈20~45度,沿股靜脈的走行方向,進針3~5cm即可進入股靜脈。
3、不足:長時間留置導管易發生感染。
4、注意點:穿入股靜脈的位置不能高於腹股溝韌帶,以免發生腹腔內、腹膜後出血,難以控制。
注意:臨床實踐中應熟練掌握多處靜脈的多種穿刺方法,“哪些血管適合患者,我就做哪些”;避免“我會做哪些血管穿刺,就做哪些”的錯誤思想。
五、靜脈通路建立後的管理
靜脈通路建立以後要進行認真管理,預防和減少併發症發生。妥善固定導管,防止發生脫落和出血;做好區域性保護,防止針道感染;正確使用導管,防止發生導管內真菌感染;預防導管內凝血;防止血管穿刺後發生阻塞、栓塞和血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