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套疊是指腸管的一段套入鄰近遠端腸管腔內。 分為回結型、回盲型、回回結型、小腸型、結腸型、多髮型。臨床多見為前面四種情況,尤其是回結型和回回結型腸套疊多見。
常見於2歲以下嬰幼兒,尤其是4~10個月的嬰兒最多見。男孩要比女孩多2~3倍。春秋季發病率較高,可能是與此時期小兒上呼吸道炎症和腺病毒感染較多有關。 現在我院最新統計好像跟季節沒有什麼關係了,一年四季發病率沒有太大區別。
腸套疊的病因及其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瞭。一般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絕大多數小兒腸套疊是原發型,也就是說找不到明顯的誘發因素。少數繼髮型,多數是由於腸管有梅克爾憩室、腸息肉、腫瘤、腹部紫癜之腸壁血腫等。 關於誘發因素,大多認為是腸蠕動的正常節律發生紊亂所致。不少學者認為腸套疊與病毒感染有關,事實證明腸套疊病兒的迴腸末端腸壁淋巴濾泡常有增殖。
腸套疊的典型症狀是陣發性的哭鬧,排果醬色大便。
腸套疊一旦形成很少有自動復位者,嚴重的晚期病例甚至可以自肛門脫出。腸套疊的腸梗阻,主要是由於鞘部的收縮,尤其是頸部壓迫套入部而堵塞腸腔,使血液迴圈受到障礙。
腸套疊發病時間不超過24小時的,首選空氣灌腸治療。我院空氣灌腸治療腸套疊的成功率達90%左右。空灌成功,小孩痊癒恢復後就不會留任何後遺症。
因為腸套疊發病原因及機理並不完全清楚,所以沒有必要刻意試圖怎麼做去預防腸套疊的再次發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