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及腦幹的腫瘤因涉及腦幹、顱神經、椎基動脈和腦底動脈環、腦室通路以及鞍區、松果體區、巖骨-斜坡區、枕大孔區、橋腦小腦角區、頸靜脈孔區等腦的重要結構或功能區,關係到病人的生命、神經、內分泌調節和傳導等重要神經功能,任何一處的手術損傷,都可能引起重大的神經功能障礙。
並且,此類病變多處於腦或顱底深部,手術顯露困難,因而既要切除腫瘤,又要最大限度地避免損傷腦幹、顱神經、重要血管等臨近的腦重要結構,手術難度較大,要求有良好的神經解剖基礎、先進的顯微手術及神經監測等配套裝置,尤其是必須有紮實的顯微手術技巧和豐富的手術經驗。
1、腦幹前上方主要涉及有第三腦室、下丘腦、垂體、腦底動脈環等重要組織結構,常見的腫瘤型別有垂體瘤、顱咽管瘤、腦膜瘤、膠質瘤等,這部分腫瘤一般都是瘤體較大時從前方向後推擠中腦,腦幹症狀多不明顯,腫瘤較易與腦幹分離。
2、腦幹後上方主要涉及有松果體區、小腦幕、大腦大靜脈等組織結構,常見的腫瘤型別有生殖細胞瘤、腦膜瘤、膠質瘤等,這部分腫瘤一般易於壓迫中腦導水管引起腦積水、上視困難等症狀,根據腫瘤性質等不同採用的治療方式也不同。
3、腦幹前方主要涉及有巖骨-斜坡、基底動脈、顱神經等組織結構,常見的腫瘤型別有腦膜瘤、脊索瘤、膽脂瘤、神經鞘瘤等,術前症狀多較輕、病程較長,但腫瘤位置深在,手術較難。
4、腦幹側方主要涉及有橋腦小腦角區、頸靜脈孔區等組織結構,常見的腫瘤型別有神經鞘瘤、腦膜瘤、膽脂瘤、膠質瘤等,手術尚容易顯露些。
5、腦幹後方主要涉及有第四腦室、小腦蚓部、小腦腳等組織結構,常見的腫瘤型別有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星型細胞瘤等膠質瘤及血管網織細胞瘤等,這部分腫瘤一般易於引起腦積水、顱高壓症狀等,腫瘤可侵及腦幹。
6、腦幹下方主要涉及枕大孔、椎動脈等組織結構,常見的腫瘤型別有腦膜瘤、神經鞘瘤、膠質瘤等,這部分腫瘤易於引起呼吸困難、腦積水、顱高壓症狀等,因影響延髓,手術要求精細。
7、腦幹自身腫瘤,常見的型別有星型細胞瘤等膠質瘤及血管網織細胞瘤,臨床表現輕重不一,治療方法不一。
選擇、設計好手術入路是手術成功的關鍵一步。設計手術入路總的原則是:既有利於病變的顯露、切除,又能最大限度地避開、保護好腦的重要結構。我們通常根據以往的經典入路,結合神經導航和病變的具體特點來選擇和設計我們的手術入路。
如鞍區附近腫瘤我們酌情采用額下入路、翼點入路或適當作些改良;巖斜區腫瘤我們通常採用巖骨乙狀竇前或幕上幕下聯合入路。我們也用枕下正中入路成功地切除了廣泛累及第四腦室、小腦蚓部、腦幹和一側小腦腳的髓母細胞瘤,而對於橋腦小腦角、橋延區腫瘤則多用乙狀竇後入路,松果體區腫瘤入路較多,可酌情采用。術中應注意:
1、對於腦幹自身或侵及腦幹的膠質瘤等與腦幹關係密切的腫瘤,過多地切除瘤體可能損傷腦幹,引起呼吸障礙等。特別是累及延髓者或腫瘤為惡性者,不應追求腫瘤的全切除或近全切除。
2、對於巖斜區、小腦橋腦角區(CPA區)、枕大孔區的腦膜瘤、神經鞘瘤、膽脂瘤等一般與腦幹、基底動脈可分離,要注意區分、保護好周圍的顱神經。但對於腫瘤與腦幹和重要血管粘連較緊、腦幹軟腦膜破壞有水腫、腫瘤大而硬者,手術全切除很困難,會引起嚴重併發症,不要勉強全切除。
3、對於廣泛累及第四腦室、小腦蚓部、腦幹和小腦腳的膠質瘤,通過單純枕下正中入路入路也可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腫瘤。同時,由於該類手術由於小腦半球深部核團、小腦腳等廣泛受損,術後可能發生緘默症。
4、切除腫瘤時一般先處理腫瘤基底部或主供血側,處理血管時注意保護好主幹及供應腦幹的小分支,應緊貼腫瘤凝斷供瘤血管。
5、切除腫瘤時可先囊內切除,為分離腫瘤邊緣留出空間。分離腫瘤時注意利用已發現的正常組織介面指引分離,同時,注意利用多個角度和方向進行分離,以便充分切除腫瘤,最大限度保護好臨近的腦重要結構。
6、由於顯微技術的提高,腫瘤切除率越來越高,對於術前有腦室通路梗阻、腦積水的患者,以往所採用的分流或腦室引流,現在越來越少用了。對於該類患者,我們通常若覺得腫瘤已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腦室通路梗阻解除充分,則不行分流術或腦室外引流術,均行硬膜修補縫合,術後均未出現腦積水加重而需要再行腦積水分流術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