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又有不少患者在門診向我諮詢這個話題,看來大家對於包皮的關注度還是很高的,因此覺得有必要對這個問題專門列個題目詳細談談,於是就有了下面這篇博文:
包皮是上帝贈給靈長類,尤其人類最特殊而且珍貴的禮物,此禮物據信已在靈長類身體上保留了一億年以上,既沒有退化也沒有進化。足見其功能與結構的確歷經了千錘百煉,卻始終屹立不搖。然而,在某些種族或宗教的文化裡,為了順應他們的社會傳承或宗教儀式,在孩提時期或在行“成人禮”時,卻將這個珍貴的禮物切掉作為祭品了。這個上帝的禮物就是――包皮!當代,大多數醫師儘管承認包皮是經過千萬年進化史而被完整保留下來的東西,屬於陰莖上的正常結構,但卻仍認為包皮容易藏汙納菌、滋生感染,而且分泌的包皮垢易助長子宮頸癌的發生,所以他們多數建議儘早割除包皮。
果真像上面所講的,包皮一無是處嗎?或者因為只能當作某種儀式的圖騰,而在功能簿上不能佔有一席之地嗎?又或者說它僅僅是人類進化史中尚未來得及徹底消亡的無用結構嗎?
其實不然!因為到目前為止,它仍不是人體“可有可無”的痕跡器官(一為闌尾,一為第三臼齒),足見它必然具有一定的功能,只是我們以前把它給忽略了。因此,我想有必要為包皮作一些醫學上的”平反昭雪”才對。
以下我們列舉包皮的17項功能,並依其重要性按次序進行排列。
A:性生活
一、 增加性愉悅。繫帶處的感覺特別敏銳。
二、 在性交或自慰時,包皮內外板皮膚處於滑動狀態,有著令人舒服的“滾動”感(rolling bearing)。
三、 因包皮內外板自身有滑動,減輕了對陰道壁的摩擦力,可避免性交疼痛。
四、 富裕的包皮可刺激伴侶生殖器,獲得暢快。
五、 勃起時,提供因陰莖伸長所需的面板,避免束縛感。
六、 包皮可以儲存“費洛蒙(pheromone)”,且在性喚起時釋出,充分調動伴侶的情慾。
七、 包皮可儲存自然的潤滑液(射精前液),在性興奮時釋出,性生活時起到潤滑作用。
八、 性喚起時使龜頭成為視覺刺激焦點。
九、 為精液提供一個暫時的容器,以減少在陰道壁上的耗損。
B:保護
十、 保護龜頭,避免龜頭面板過度角質化,保持鬆軟溼潤。
十一、保護“薄皮”的龜頭(thin-skinned glans),使其免於受傷。
十二、保護龜頭的神經,避免勃起功能受損。
十三、在孩童時,保護尿道口,免於汙染或尿道感染。
十四、包皮分泌物中本來就有抗菌的成分,其中比較明確的就有溶菌酶,可發揮殺滅抑制病菌的作用。
十五、保護無色素的龜頭,以免晒傷。
十六、保護血流供應本就不足的龜頭,以免凍傷。(還記得Sir Ranulph Fiennes跨越北極區時龜頭被凍傷的事情嗎?)
C:其它
十七、提供面板,供重建矯形手術使用。(如尿道下裂,眼瞼燒傷)
由上述可知,包皮在人類是一種特殊的性感組織(erogenous tissue),如果千古名言“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是對的話,那保留包皮勢必有如羽化而登仙的效果。因此,在性功能研究逐漸成為熱門學科之時,我們是否也應該還給包皮一個應有的地位,不要動不動就找理由把包皮給割了!
何況男性接受割包皮後,也常常喪失了“珍貴”的繫帶及其它功能,且疤痕處也可能形成神經瘤(Neuroma)。所以,除非萬不得已,拙見認為應把包皮環切術的手術指證設定的更嚴格點,只有在內科治療無效時,才可考慮。而當要行包皮環切術時,也須帶著包皮美容的觀念,儘量保留球狀感覺接受體,Dartos肌肉、包皮粘膜等,並儘量避免龜頭暴露,以免區域性面板過度角化。
在眾多的醫學觀點裡,如澳州小兒外科學會、加拿大小兒醫學會及小兒泌尿教科書中,都認為新生兒的龜頭及包皮粘膜是一個複雜的融合體,還未發育成熟,更應謹慎是否行包皮環切術;在青少年期,最好也能清楚的告知男孩本人,最好等他們能明白割包皮的利弊得失後才可施行。碰到一些影響到小孩健康的包皮疾病,非開不行時,也須儘量儲存包皮的結構及功能。如果醫療質量夠高,所有切割下來的包皮都應該送病理檢查,確定包皮環切術的適應症是不是抓對了!
當然不只醫師要了解包皮的角色及功能,孩子的父母或成年患者本人也須提升對包皮的認知,唯有雙管齊下,才能讓無辜的包皮遭遇“明鏡本非臺,何事惹塵埃”之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