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況下睪丸鞘膜內含有少量液體,其可通過精索內靜脈和淋巴系統以恆定的速度吸收,當鞘膜本身或睪丸、附睪等發生病變時,液體的分泌增加或吸收減少,鞘膜囊內積聚的液體超過正常量而形成囊腫者,則稱之為鞘膜積液。
鞘膜積液可發生於各年齡組。2009年歐洲泌尿外科指南報道,新生兒鞘膜積液佔足月男嬰的80%--94%。隨著年齡增長,鞘膜壁層淋巴管吸收功能逐漸成熟,90%先天性鞘膜積液常在12―24個月內被吸收;在成人1%的患有鞘膜積液。而在我國一份涉及2 782名O~7歲出生缺陷兒童調查分析中,鞘膜積液排在第三位。鞘膜積液通常為單側,雙側鞘膜積液佔7%--10%。
病因
睪丸鞘膜積液分為原發和繼發兩種。原發者病因不清,病程緩慢,病理學檢查常見鞘膜慢性炎症反應。繼發者則伴有原發疾病,如急性者見於睪丸炎,附睪炎,創傷或高熱,心衰等全身疾病。慢性者多無明顯誘因,有時可見於陰囊慢性損傷或腹股溝區淋巴、靜脈切除等區域性手術以後,亦可併發於陰囊內某些疾病,如腫瘤、結核、梅毒等。在熱帶和我國南方絲蟲病、血吸蟲病也可引起鞘膜積液。嬰兒型鞘膜積液與其淋巴系統發育遲緩有關。
1、睪丸鞘膜積液:鞘狀突閉合正常,睪丸固有鞘膜內有積液形成,此為最為常見的一種。
2、精索鞘膜積液:鞘膜的兩端閉合,而中間的部分未閉合且有積液,囊內積液與腹腔和睪丸鞘膜腔都不相通,又稱精索囊腫,發生在女孩的囊腫稱之為Nuck囊腫或圓韌帶囊腫。
3、閉合型:睪丸及精索鞘膜積液同時存在,但並不相通。
4、交通性鞘膜積液:由於鞘突末閉合、睪丸鞘膜腔的積液可經一小管道與腹腔相通,如鞘突與腹腔間的通道較大,腸管和網膜亦可進入鞘膜腔,即為先天性腹股溝疝。
5、睪丸、精索鞘膜積液(嬰兒型):鞘突僅在內環處閉合,精索部未閉合,積液與睪丸鞘膜腔相通。
病理
原發性鞘膜積液多為淡黃色清亮液體,屬於滲出液。繼發性急性鞘膜積液渾濁可呈乳糜樣、淡紅或棕紅色,炎症重時可為膿性。
鞘膜壁常纖維增厚、鈣化。睪丸可因長時間壓迫而萎縮。
診斷:
臨床表現
症狀:主要表現為陰囊內或腹股溝區有一囊性腫塊。少量鞘膜積液無不適症狀,常在體檢時被偶然發現;積液量較多者常感到陰囊下垂、發脹、精索牽引痛等。巨大睪丸鞘膜積液時,陰莖縮入包皮內,影響排尿與性生活,步行和勞動亦不方便。交通性鞘膜積液、站立時陰囊腫大。平臥後托起陰囊,積液逐漸流入腹腔,囊腫縮小或消失。
體徵:視:睪丸鞘膜積液的腫物位於陰囊內,呈卵圓形或梨形,面板可呈藍色;精索鞘膜積液位於腹股溝或睪丸上方,與睪丸有明顯分界;交通性鞘膜積液時,臥位積液囊可縮小或消失。觸:睪丸鞘膜積液質軟,有彈性和囊性感,觸不到睪丸和附睪。精索鞘膜積液,可移動,其下方可觸到睪丸和附睪。交通性鞘膜積液擠壓積液囊可縮小或消失。
檢查:1、透光試驗陽性,但在繼發炎症出血時可為陰性。
2、 B超檢查可進一步明確診斷,對疑為睪丸腫瘤等引起的繼發性睪丸鞘膜積液有重要意義。
治療
一 、非手術治療:
1、隨訪觀察:適用於病程緩慢,積液少、張力小而長期不增長,且無明顯症狀者,2歲以前兒童鞘膜積液往往能自行吸收,不需手術.
2、保守治療:針對原發性疾病的治療成功後,鞘膜積液往往能自行消退而無需手術。
二、手術治療
1、手術指徵
① 2歲以下嬰兒的鞘膜積液一般可自行吸收,但當積液量大而無明顯自行吸收者需手術治療。
② 2歲以上的患者有交通性鞘膜積液或較大的睪丸鞘膜積液有臨床症狀影響生活質量者應予手術治療。但應排除附睪炎及睪丸扭轉等引起的鞘膜積液。
2、睪丸鞘膜積液的主要手術方式:
手術是治療睪丸鞘膜積液最安全可靠的方法。手術方式有
①睪丸鞘膜翻轉術 臨床最常用的手術方式,手術簡便,效果好。尤其是睪丸鞘膜積液量不大、鞘膜無明顯增厚的患者。
②睪丸鞘膜摺疊術 適用於鞘膜較薄、無併發症者。優點是操作簡單,併發症少。
③鞘膜切除術 臨床常用的手術方式,主要適用於鞘膜明顯增厚者。因幾乎切除全部鞘膜,手術復發機會少。
④交通性鞘膜積液 常採用腹股溝斜切口在內環處高位切斷及縫扎鞘狀突,同時將睪丸及鞘膜由切口擠出,行鞘膜翻轉術或鞘膜切除術。
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採用腹腔鏡治療交通性鞘膜積液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由於腹腔鏡的區域性放大作用,能清晰辨認內環口血管,縫合時可避免損傷精索血管及輸精管;術後併發症少,疼痛輕,住院時間短,無明顯疤痕。
⑤精索鞘膜積液要將囊腫全部剝離切除。
3、手術併發症
手術併發症主要是出血,感染,水腫,輸精管損傷及由於損傷精索動脈所引起的睪丸萎縮、不育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