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嘌呤醇是一種安全而廉價的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類藥物,數十年來一直被用於痛風治療。據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的研究結果,高劑量的別嘌呤醇對心絞痛患者而言似乎還是一種有效的抗缺血藥物。
據蘇格蘭Dundee大學的博士及其同事6月8日線上發表於《柳葉刀》(The Lancet)上的一篇論文,在這項納入65例患者的雙盲交叉研究中,據一項標準運動試驗的結果顯示,別嘌呤醇可顯著延長患者發生ST段壓低(該研究的主要終點)的總體中位時間――對該數值進行點估計(別嘌呤醇和安慰劑之間的絕對差異)的結果為43s,該時間延長了19%。該藥物還顯著延長了患者運動和胸痛發作的中位時間,其點估計結果分別為58s和38s。
安慰劑組和治療組的患者發生ST段壓低的時間分別由基線值232s延長至249s和298s,兩組患者的總運動時間分別由基線值301s延長至307s和393s,患者的基線值為234s,兩組患者的症狀發作時間分別由基線值234s延長至272s和304s。
患者的年齡介於18~85歲之間,且均患有經血管造影證實的冠狀動脈疾病,其運動負荷試驗結果呈陽性,且在加入研究前存在至少2個月以上的慢性穩定型心絞痛病史。這些患者被隨機分配每日服用別嘌呤醇或安慰劑,治療共持續6周。
研究者們寫道,其還補充說,該研究中別嘌呤醇所表現出的抗缺血效應的大小與既往觀察到的其他抗心絞痛藥物的效應類似。例如,既往研究所報道的由氨氯地平、硝酸酯類藥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劑、伊伐佈雷定和阿替洛爾及雷諾嗪等藥物所帶來的改善效應與安慰劑相比分別為13%、11%、14%、13.5%和15%,他們報告說。
“別嘌呤醇現在可能已被視為治療心絞痛的潛在藥物,”研究者們寫道,與現有的其他抗心絞痛藥物相比,該藥存在眾多優點,包括成本低廉、具備超過40年的用於痛風患者的良好長期安全記錄,且患者對該藥的耐受性較佳;別嘌呤醇不會降低患者的血壓或心率,也不會導致頭痛或疲勞之類的副作用,而這在患者應用硝酸酯類藥物和β-受體阻斷劑時則很常見,他們指出。
為了更好地描述“別嘌呤醇在心絞痛治療中的確切作用”,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但其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是一種特別有吸引力的藥物,因為在這些國家中應用更昂貴治療藥物受到了限制,他們總結說。
穩定型心絞痛是冠狀動脈疾病最常見的早期表現,它可以引發急性冠脈綜合徵,尤其是對高危群體而言,且由該病所導致的殘留症狀和生活質量下降即便是在治療狀況良好的患者中也有很高的發生率。儘管如此,與不穩定型心絞痛和其他急性冠脈綜合徵相比,該病極少受到關注,蘇格蘭西丹巴頓郡金禧國家醫院和蘇格蘭晚期心力衰竭服務系統博士在編者按中說。
儘管為了確認別嘌呤醇的療效並更好地理解該藥的作用機制還需要開展更多的工作,但該藥似乎已經成為對抗心絞痛治療模式構成挑戰的眾多化合物之一,他們說。
“儘管預防冠狀動脈疾病依舊重要,在預防可能由數種機制所導致的患者傷殘時,預防心肌細胞缺血才是合乎邏輯的務實做法,”他們補充說。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