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因潰瘍病而切除了大部分胃的病人,數年以後,會出現貧血,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這是術後常見又容易忽視的疾病。
多數胃大部分切除術是殘胃與空腸的吻合,因而①食物不能直接通過十二指腸(它是鐵吸收的重要場所),這就影響了鐵的吸收;②食物快速地從殘胃中排空,迅速地進入空腸,這也影響了鐵的吸收;③胃分泌胃酸,胃大部分切除術後,胃酸明顯減少,甚至缺乏,不利於食物中鐵的溶解、遊離和吸收;④殘胃吻合口易發生淺表性炎症或糜爛出血而加重貧血。
有人估計胃大部切除術後的病人,平均每年血紅蛋白下降1%(10克/升)。所以術後數年就會有半數病人發生缺鐵性貧血尤其是術前體內貯存鐵已耗淨,或易發生貧血者。
胃大部切除術後所發生的缺鐵性貧血可較長時間服用鐵劑而治癒,有人報告口服鐵劑的成功率可達94%。應該指出口服鐵劑應同時加用稀鹽酸合劑。也可先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鐵治療,而後再繼續口服鐵劑,使血紅蛋白能較快地上升,易為病人所接受。
為減少貧血的復發,還應積極治療殘胃或吻合口的炎症,定期補充足夠量的的鐵劑或補足體內的貯存鐵。
此外少數胃大部切除的病人因切除大部分胃會使胃粘膜分泌的內因子減少或缺乏,可造成巨幼細胞性貧血,治療上應補充維生素B12。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