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治醫師 楊衛華

  直腸保留的長度不能太短

  術後排便功能的重新建立需要肌肉的協調作用和完整的神經反射系統。正常的排便和控便功能取決於3個基本條件:一、肛門正常的括約肌功能。二、完整的排便反射功能。三、糞便的儲存功能。

  排便反射的建立是由糞便所產生的容量和壓力刺激腸管感受器,直腸容量性擴張刺激恥骨直腸肌和盆底肌肉,通過盆腔神經上傳引起便意,這個反射的建立依賴肛門側直腸肛管的長度,所以保肛手術至少保留完整的內外括約肌、肛提肌、肛管及其支配神經。為了維持正常排便次數,應保留直腸下段75px-100px,保留的直腸越長,神經反射越完整,排便功能越理想。

  九成患者術後有肛門功能障礙

  術後患者排便功能的判斷有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客觀指標包括:一、肛門括約肌的功能。二、保留直腸的長度。三、吻合平面的高低。四、周圍神經損傷與否。主觀指標包括:一、排便次數。二、排便隨意性。三、區分氣、便的能力。四、排便困難的程度。

  低位、超低位保肛手術後,90%以上的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肛門功能障礙,即所謂的前切除綜合徵。前切除綜合徵是一種由便急、便頻和氣便失禁等一系列症狀組成的綜合徵。少數患者也可能表現為便祕、排便困難等。目前研究表時,前切除綜合徵與很多因素有關,包括吻合口高度、外源性神經損傷、胃腸道重建方式及術前輔助治療等。當然,術後排便功能的康復訓練也十分重要,包括鍛鍊患者腸道的貯存功能,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調整飲食結構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