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有明顯的地理和種族差異。澳大利亞/紐西蘭、加勒比海及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最高,亞洲國家如中國、日本及北非地區較低。世界範圍內前列腺癌發病率在男性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在美國男性中居第一位。我國發病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2002年3.4人/10萬人口。2007年上海市11.8人/10萬人口。
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是老年男性,新診斷患者中位年齡為72歲,高峰年齡75 ― 79歲。50歲以下男性很少見,大於50歲,發病率和死亡率會呈直數增長。60 ― 79歲,患前列腺癌可能性為13.7%。
前列腺癌的危險因素尚未完全明確,有一些已被公認。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明顯升高。遺傳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決定了臨床前列腺癌的發生發展。研究發現,一級親屬患前列腺癌危險性增加1倍以上,2個或以上危險性增至5 ― 11倍。高動物脂肪、紅色肉類、肥胖、吸菸、維生素E、木脂素類、異黃酮的低攝入者發病率高;而大豆及豆製品、綠茶、番茄、陽光暴露者發病率低。前列腺癌發病危險因素還包括性活動和職業社會因素。
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沒有症狀。通常無症狀。常在直腸指診、B超檢查或前列腺增生手術標本中偶然發現。但是如果腫瘤侵犯或阻塞尿道、膀胱頸時可引起排尿困難、尿頻、尿急,甚至尿瀦留、血尿、尿失禁等。發生骨轉移時可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貧血、脊髓壓迫的神經症狀。
前列腺癌的診斷方法,包括直腸指診、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經直腸超聲檢查、前列腺穿刺活檢以及CT及MRI、全身核素骨顯像檢查等,下面做一一說明。
直腸指診可有助於前列腺癌早期診斷和分期,通過直腸指診可發現結節,並瞭解結節大小、質地、壓痛及活動度等。但是直腸指診會影響PSA值的水平,因此應在抽血查PSA後進行直腸指診。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是目前診斷前列腺癌、評估各種治療效果和預測預後的一個重要且可靠的腫瘤標記物;健康男性血清PSA值一般為0~4ng/mL;PSA水平處於灰區,即在4-10ng/mL時,遊離PSA是提高前列腺癌檢出率的有效方法;另外PSA密度、PSA速率也可作為臨床參考指標。
經直腸超聲檢查能清晰顯示前列腺內結構、移行區和血流變化,精確測量前列腺和前列腺內腫塊體積;前列腺癌B超上典型徵象是在脈周帶的低迴聲結節,經直腸超聲檢查可引導進行前列腺系統性穿刺活檢;以及對各種治療的監測和療效評價。
CT對早期前列腺癌診斷的敏感性低於MRI。CT檢查的目的主要是協助臨床醫師進行腫瘤的臨床分期。MRI可以顯示前列腺包膜的完整性是否侵犯前列腺周圍組織和器官,及淋巴結受侵犯、骨轉移病灶等,對臨床分期有較重要的作用。
全身核素骨顯像檢查為無創性檢查,能比常規X線片提前3 ― 6個月發現前列腺癌骨轉移病灶。敏感性較高,但特異性較差。
前列腺癌確診系統性穿刺活檢,是診斷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檢查;前列腺穿刺出血影響影像學臨床分期,故應在穿刺前MRI檢查;研究結果表明,10針以上穿刺診斷陽性率明顯增高,但並不明顯增加併發症;如果需要重複穿刺間隔時間目前多為1-3個月。
前列腺癌分期可以指導選擇治療方法和評價預後,通過直腸指診、CCT、MRI、骨掃描及淋巴結切除來明確分期,PSA可以協助分期。目前多采用2002年美國癌症聯合會TNM分期系統。T分期表示原發腫瘤區域性情況,N分期表示淋巴結情況,M分期主要針對骨轉移情況。
根據血清PSA、Gleason評分和臨床分期,將前列腺癌分為低危、中危、高危三個等級,以便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後。PSA小於10為低危,10 ― 20中危,20以上高危。Gleason評分,7分為中危,7分以下低危,7分以上為高危。T2b為中位。
有一些因素會影響PSA的水平,因此PSA檢查應在前列腺按摩後一週,直腸指檢、膀胱鏡、導尿48小時候,射精24小時候,前列腺穿刺一個月後,並且無急性尿瀦留、前列腺炎等疾病情況下進行。初次PSA檢測異常者應複查。
臨床上PSA增高該如何處理呢?如果<4ng/ml,直腸指診或影像學異常,建議穿刺活檢。PSA介於4 ― 10ng/ml時,但是F/T>0.16,建議觀察,FT<0.16< span="">,建議進行穿刺活檢。如果>10ng/ml,可直接穿刺。
前列腺癌通常依照發現模式可分為四大型別:潛伏癌:屍檢時才發現有前列腺原發癌。偶發癌:良性前列腺疾病就診,手術組織標本的病理檢查意外發現前列腺癌。隱匿癌:無前列腺疾病的臨床表現,有淋巴結轉移或病理性骨折,經病理證實為前列腺癌。臨床癌:臨床診斷為前列腺癌,並經前列腺穿刺活檢確診。
前列腺癌治療方法很多,有主動監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內分泌治療、冷凍治療、生物治療等。具體選用單一治療還是聯合治療,必須根據前列腺癌發展的不同階段來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同時,兼顧病人年齡、全身狀況、經濟條件、生存意願等。下面主要說明前四種治療方法。
主動監測,是指主動監測前列腺癌的程序。出現腫瘤進展或臨床症狀明顯時給予治療,適應證為低危前列腺癌患者PSA在4 ― 10ng/ml,GS評分≤6,臨床分期≤T2a。3 ― 6個月後複診,可做直腸指診、PSA檢查,有異常時行影像學檢查。
根治性前列腺癌手術是治癒侷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手術適應證要考慮腫瘤的危險因素等級、患者預期壽命和總體健康狀況。包括年齡預期壽命18年以上,臨床分期T2以內,PSA<20ng/ml,GS評分8分以下。如果一旦確診擇期手術,但是前列腺穿刺後6 ― 8周,或者TUR-P術後12周進行手術為宜。
目前主要術式有:傳統的開放性手術,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還有近年開展的機械人前列腺癌根治術。具體外科治療方案的選擇取決於患者病情和要求,醫院條件、醫師技術水平和經驗等綜合因素。
手術主要併發症有:術中嚴重出血、直腸損傷、術後勃起功能障礙 、尿失禁、吻合口狹窄、深靜脈血栓等。腹腔鏡手術還可能出現:切口種植轉移、中轉
放療也是前列腺癌的一個治療手段,包括外放射治療和近距離照射治療。外放射治療分為:根治性放療、輔助性放療、姑息性放療。近距離照射治療分為:腔內照射和組織間照射兩種。
外放射放療具有療效好,適應證廣,併發症少等優點。適用於各期前列腺癌患者。外放射技術主要包括常規放療、三維適形放療和調強適形放療等。
近距離照射治療,優點是:前列腺區域性劑量高,減少了直腸和膀胱的放射劑量。適應證需同時符合以下3個條件:臨床分期為T1-T2a;GS評分為2-6分;PSA<10ng/ml。視患者情況可考慮聯合外放射治療和內分泌治療。
外放射可能出現的併發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泌尿系統可能會出現尿道狹窄、膀胱瘻、出血性膀胱炎、血尿等;胃腸道可能出現腹瀉、腹痛、直腸不適、直腸出血等;面板會發生紅斑、面板乾燥、脫屑;其他可能導致恥骨和軟組織壞死、陰囊或陰莖水腫等。
近距離照射併發症包括短期併發症和長期併發症。短期併發症: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大便次數增多,及裡急厚重等直腸刺激症狀,輕度便血、腸潰瘍等;長期併發症:慢性尿瀦留、尿道狹窄、尿失禁為常見。
內分泌治療是前列腺癌主要治療手段之一。目的是同時去除和阻斷睪丸和腎上腺來源的雄激素,抑制或控制前列腺癌細胞的生長。策略包括通過手術或藥物去勢抑制睪酮分泌,阻斷雄激素與受體結合。方法有:單純去勢、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斷、間歇內分泌治療、新輔助內分泌和輔助內分泌治療。
內分泌治療適用於:轉移性前列腺癌;侷限早期或區域性進展;無法手術或放療;根治性治療前新輔助內分泌治療;配合放療的輔助治療;治癒性治療區域性復發,無法區域性治療;治癒性治療遠處轉移以及雄激素非依賴期的雄激素持續抑制患者。
去勢治療包括手術去勢和藥物去勢。手術去勢是指切除睪丸,手術簡單,起效快,費用低廉。藥物去勢,指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如戈舍瑞林、曲普瑞林等,使用3 ― 4周後雄激素達到手術去勢後的水平。
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斷的目的,是同時去除或阻斷睪丸和腎上腺來源的雄激素。常用的方法為去勢+抗雄激素藥物,如戈舍瑞林或者曲普瑞林+比卡魯胺或氟他胺等藥物。
間歇內分泌治療,是指前列腺癌病人接受內分泌治療,當PSA降至正常或最低水平時,停止內分泌治療;如果出現症狀加重、或PSA顯著升高到一定水平時,則繼續內分泌治療。
其目的是延緩進展至雄激素非依賴狀態的時間;延長部分病人無腫瘤進展及總生存期;減少不良反應;改善生活質量;大大降低治療費用。
間歇內分泌治療適用於所有內分泌治療患者,侷限性最好。停止治療標準為:PSA≤0.2ng/ml,且維持3-6個月。目前國內推薦當PSA>4ng/ml後重新開始治療。方法多采用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斷治療,也可藥物去勢。
新輔助內分泌治療,是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前,進行一段時間的內分泌治療。目的是縮小腫瘤體積,降低臨床分期,降低前列腺切緣陽性率,進而提高生存率,方法療效可靠。治療時間為3-9個月。
根治性手術或放療後,輔以內分泌治療,稱為輔助內分泌治療。目的是治療切緣殘餘病灶,治療殘餘的陽性淋巴結,治療微小轉移灶,提高長期存活率。治療時機在術後或放療後即刻開始。
內分泌治療的副作用,包括:胃腸道、肝臟毒性反應;潮熱、出汗;男性乳房女性化;貧血;骨質疏鬆症;性功能障礙等。
根治術後生化復發是指PSA水平連續2次≥0.2ng/ml,而出現區域性復發,區域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時,判斷患者臨床復發。對低危患者可主動監測,對預期壽命>10年,生化或臨床區域性復發的患者採用挽救性放療。生化復發且有很高的臨床廣泛轉移的患者儘早採用內分泌治療。
前列腺癌放療後復發,包括生化復發、臨床區域性復發,及遠處轉移。放療後PSA降至最低點後連續3次升高,定義為生化復發。臨床復發包括前列腺癌區域性復發,遠處轉移。如果是低危患者,主動監測或者挽救性治療,如前列腺癌根治術、近距離放療、冷凍治療等。放療後遠處轉移或者患者臨床區域性復發,但不願挽救性治療的可採用內分泌治療。
激素非依賴性前列腺癌,是指經過持續內分泌治療後病變復發、進展的前列腺癌。包括:雄激素非依賴性前列腺癌和激素難治性前列腺癌兩種。
激素非依賴性前列腺癌的治療,首先維持睪酮去勢水平,其次二線內分泌治療,如加抗雄激素藥物,停抗雄激素藥物,抗雄激素藥物互換,或者使用腎上腺雄激素抑制劑。第三,可採用化療。如紫杉醇、米託蒽醌或雌二醇氮芥+VP16等藥物。
對於根治性前列腺癌患者,臨床表現、血清PSA檢測以及直腸指診為常規隨訪方法。2年以內,每3個月隨訪一次;2 ― 5年,每6個月隨訪一次;5年以上應每年隨訪一次。進行內分泌治療的患者每3個月進行隨訪。無遠處轉移的患者可6個月隨訪一次,遠處轉移者可3 ― 6個月隨訪一次。如果疾病出現進展時,隨訪間期應縮短。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