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位直腸癌最主要的治療手段目前仍然是手術根治性切除,但近10餘年間治療策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往,術前診斷的重點是定性診斷,強調的是手術的根治性或能否保肛。當前,直腸癌術前分期診斷受到重視,針對不同分期選擇治療方式及術式,使病人最大限度的收益。
一、早期直腸癌
近年來隨著對腸癌發病和早期發現的重視,以及結腸鏡檢查的普及,早期直腸癌發現比例逐漸增加,為治療效果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條件。T1期直腸癌病人中僅有少部分病人伴有區域淋巴結轉移,大多數病人通過區域性切除即可達到根治性效果,並不需要行根治性手術,因此對早期直腸癌經肛區域性切除已成為一個重要的選擇,尤其是對於風險較大的老年體弱患者。
區域性切除術包括經肛門區域性切除術和經肛門內鏡下微創手術。由於區域性切除術後一旦出現區域性復發常常為晚期,因此,選擇區域性切除術時應當非常慎重,對影像學檢查結果要有客觀的認識,手術只侷限於滲淋巴對轉移的早期中低位直腸癌。對於淋巴結轉移情況不確定,年經較輕,預期生存時間較長的病人應當以長期的治療效果為第一考慮,一旦術後病理檢查結果顯示存在高危因素,則應及時追加根治性手術。
二、區域性中晚期直腸癌
對於這部分病人以往的治療方針是首先直接行原發腫瘤手術切除,術後根據病理報告對伴有區域性淋巴結轉移或懷疑沒有做到根治性切除的病人追加術後放化療。近年來研究表明術前新輔助放化療具有明顯的優點,可以使腫瘤體積可以明顯縮小,增加手術切除率。許多原來不能行根治手術或保肛的病人,經過新輔助放化療後不僅可以做到根治性切除,而且可以進行保肛。
三、伴有遠處轉移的晚期直腸癌
以往由於原發灶不進行切除大多數終會引起梗阻,而一旦等到出現梗阻再進行手術無論是手術風險,還是腫瘤的切除率均要明顯差於早期手術,而且原發病灶的存在還常伴有出血、大便次數增多、便急、腫瘤性消耗等症狀,因此,一般主張明確診斷後儘早將原發病灶切除,再通過化療等其他的手段對轉移病灶進行治療。
但是,近年來隨著放療技術的改進和新的化療藥物,特別是靶向藥物的出現,直腸癌區域性和轉移灶的控制得到明顯的提高。對於伴有廣泛不可切除遠處轉移的病人,原發灶時否需要一期切除已引起臨床醫生的思考。
總之,對於直腸癌治療方式目前已經有了較多的選擇,不能單純關注腫瘤的根治性切除和是否保肛,而應當根據準確的術前分期選擇合理的治療策略,使病人最大限度的受益,既避免治療不足帶來的長期效果的影響,也要避免過度治療引起的生存質量的下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