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癌基因TP53 畸變的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對一線化學免疫療法反應不良,這導致早期復發和患者生存期縮短。染色體帶17p13.1的缺失導致的基因損傷造成P53通路誘導的細胞死亡,且該通路的失活與化療耐藥相關。
治療期間化療耐藥基因的選擇增加了復發時TP53畸變的發生。依魯替尼是一種口服BTK共價抑制劑,可造成其持續失活,進而導致B細胞受體訊號傳導的抑制和腫瘤微環境的相互作用。
基於依魯替尼在慢淋中較高的活性以及TP53畸變患者為數不多的治療選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國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的Mohammed Z HFarooqui等進行了一項研究,旨在評估依魯替尼在高危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研究線上發表於The lancet oncology。
受試者需診斷為慢淋,經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鑑定17p13.1缺失,或無17p13.1缺失但有TP53畸變;活動性疾病按照國際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工作組(IWCLL)入選標準;年齡18歲及以上;ECOG體力狀態評分為0、1或2;中性粒細胞計數不少於500/μL;血小板計數不少於30 000/μL。
患者接受28天為週期的治療,每天口服依魯替尼420mg,直至病情進展或限制性毒性出現。主要終點為6個治療週期後所有可評估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次要終點為安全性、總生存期、無進展生存期、最佳有效率、和節點有效率。
該研究共納入51名慢淋患者:47名患者17p13.1缺失,4名無17p13.1.缺失但有TP53畸變。所有患者病情活動,均需治療。其中35名患者初治,16名疾病復發/難治。中位隨訪時間為24個月。
33名初治和15名復發/難治性患者6個治療週期內的反應可評估。97%初治患者達客觀有效,1位患者在0-4月時病情進展,80%復發/難治性患者達客觀有效。3度或以上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為24%的患者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14%貧血,10%血小板減少,6%肺炎,3%皮疹。
依魯替尼單藥應用在TP53畸變的慢淋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活性令人鼓舞,這支援以其作為此高危患者新的一線及二線治療選擇。
腫瘤微環境相互作用和B細胞受體訊號傳導是慢淋關鍵的致病途徑及新治療方法的靶點。疾病負荷大量降低,細胞內訊號傳導、細胞活化及遍及不同解剖結構的增值顯著減少,這些與BTK在許多訊號通路中作為關鍵節點相一致。
單藥依魯替尼在TP53畸變的慢淋患者中誘導持續性緩解。對初治患者,治療失敗極少發生。17p13.1缺失與無此缺失的亞克隆對依魯替尼同樣敏感,這與該藥的P53獨立作用機制相一致。需更長時間的隨訪評估此靶向藥物對長期生存的影響,這將闡明依魯替尼是否能最終取代異基因幹細胞移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