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常言說,脊柱是多病之源。確實,有些人幹一天家務,感覺比上班還累。
專家提醒,長期彎腰、久坐、久站都很易患腰椎間盤突出症,如電腦工作者、司機、會計、辦公室人員等。腰椎間盤在20歲以後就開始逐漸退變老化,在一些不正當體位如坐位、彎腰搬重物或不正確的扭動情況下,會導致腰椎間盤向後側方突出,當壓迫脊神經根時,會引起急性疼痛,並引發脊神經根炎症,從而導致軀體相應部位的疼痛或不適,青壯年人群高發。
保守治療者須絕對臥床休息
【臨床案例】陳先生,29歲,平日身體健壯,喜歡運動。一天他和兒子玩耍,將兒子拋起來用手去接,突然感到腰部劇烈疼痛,連走路都困難。後入院經X線和CT檢查發現,陳先生的腰椎間盤破裂,髓核突出壓迫了神經。專家建議其保守治療,陳先生在床上躺了整整1個月。
【專家釋疑】保守治療即非手術治療,適應症的選擇主要包括:病程在3個月內,初次發病,症狀和體徵不明顯者;青少年患者;合併嚴重的內科疾病而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在保守治療中,最重要的是患者必須絕對臥床休息,無論何種原因導致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疼痛是首發症狀。治療的目的是減輕椎間盤內的壓力,消除疼痛。
而椎間盤內的壓力在坐位時較大,平臥位時最小,因此必須絕對臥床,待症狀緩解後再考慮下床活動。此外,鍼灸理療、骨盆及雙下肢的牽引治療、類固醇類藥物硬膜外注射治療等方法,患者可酌情選用。藥物治療主要是起到脫水、鎮痛及營養神經及輔助治療的作用。
臥床休息治療應注意,要求臥硬板床;仰臥時,腰部需墊薄枕,讓軀幹肌肉放鬆;要嚴格堅持臥床。即使症狀允許下床,也不能做腰部屈伸動作;臥床中需堅持在床上大小便,如不能適應,可攙扶下地大小便。
理療也應注意,急性扭傷誘發的腰椎間盤突出症,傷後應休息1~2天再進行理療。腰部有化膿性疾病、溼疹或皮炎、伴有活動性肺結核的,不適宜理療。帶有心臟起博器患者禁用交頻電療及磁療。理療過程中,如症狀加重者,可暫停治療。
傳統手術方案強調個性化治療
【臨床案例】王阿姨,55歲,下腰椎術後3年,再發腰痛,加重1年,現病史反覆腰腿痛4年,加重並左腰腿痛3天,後在全麻下行腰椎滑脫,減壓植骨內固定術,痊癒出院。
【專家釋疑】中老年人為什麼容易患腰腿病?這是退行性病變後的一種症狀。隨著年齡的增加,脊柱易產生老化(退變)、易出現肥大性脊柱炎、頸及腰椎失穩、老年性駝背畸形等,均可出現頸、腰椎疼痛。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採用階梯療法,目前學術界已達成了共識。
對於符合手術指徵的患者,如3個月以上的系統保守治療無效者;腰腿痛持續治療1周以上,疼痛無緩解者;症狀、體徵及影像學改變典型的;病情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患者本人有要求的,可以根據病人情況,選擇個性化治療方案。
傳統方法主要包括開窗式、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減壓摘除髓核的方法。對於同時合併有腰椎不穩者或嚴重椎管狹窄者,需擴大減壓。切除關節突大於2/3者,需考慮使用內固定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療。
此外,還有人工腰椎間盤置換和髓核置換術,經10多年臨床療效觀察,行腰椎間盤置換術的椎節大都出現了骨化現象,故此法使用在腰椎上有下降趨勢。
“椎間孔鏡技術”正在推廣發展中
【臨床案例】史女士,48歲,因腰痛合併右下肢疼痛2年,後病情加重入院。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曾在多家醫院就診,均建議其採用傳統開放手術治療,患者因不願接受,後到省人民醫院求治,採取局麻下椎間孔鏡髓核摘除+射頻消融術,術後疼痛解除,3天后患者下床活動,1周後康復出院。
【專家釋疑】微創手術治療主要包括注射藥物溶解髓核(溶膠酶類等)和經皮穿刺椎間盤手術。經皮穿刺椎間盤手術目前應用較多,目前主要有椎間盤切吸術、臭氧、等離子、鐳射、射頻消融等治療方法,還有腰椎後路內鏡下摘除腰椎間盤髓核組織(MED)手術。
微創手術種類繁多,療效各異。21世紀初“椎間孔鏡技術”的出現,將椎間盤突出症的微創治療推向全新的高度,優於以往的臭氧、膠原酶溶解術等,是目前最微創、最安全、最經濟的技術。目前,在國外該手術已成為治療脊柱疾病的主導手術方式;國內在北京、上海以及廣州等地,已普遍開展並快速發展中。
微創技術優點是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患者易接受。但受到以下因素制約:裝置昂貴,不是每個醫院都可以購置;術式選擇困難;需具有熟練技術的操作者;屬於侷限性手術。
對於病程時間長,神經根瘢痕粘連嚴重,同時合併有腰椎(真性)滑脫或椎體後緣離斷所導致的椎管嚴重狹窄者,不宜選擇微創手術,否則其療效將受影響。
那麼術後的病人如何預防復發?首先必須求診於專科醫師,選擇個性化治療方案。對於腰椎不穩的患者,摘除突出髓核的同時,應予以後路內固定植骨融合的方法,才可使療效滿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