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兒童慢性鼻竇炎的手術問題
從西醫學角度講,目前對於兒童慢性鼻竇炎的治療,一般以保守療法為主,慎重選擇手術,年齡越小,越需要慎重。
1、兒童慢性鼻竇炎的手術適應症
以下情況時,可考慮手術治療,但需要慎重選擇。
(1)兒童慢性鼻竇炎伴有腺樣體肥大時,將導致鼻竇炎難以治癒,此時可考慮手術切除腺樣體(而不是對鼻竇進行手術)。
(2)有明顯的或較大的鼻息肉,影響鼻腔通氣與引流,則鼻竇炎難以治癒,可考慮對鼻內息肉進行切除,而儘可能不對鼻腔與鼻竇的組織結構進行手術處理;對於中鼻道不影響鼻腔呼吸通暢的小息肉,一般不主張手術處理。
(3)經過系統保守療法一個階段(一般不少於3個月,或更長),久治難愈的慢性鼻竇炎,可考慮進行內窺鏡功能性手術處理,以清理鼻腔或鼻竇的病變組織,與前二類手術比,需要更加慎重選擇。
2、對兒童鼻竇炎為何需要慎重選擇手術
(1)兒童正處於發育之中,不可對鼻竇隨意進行手術(特別是傳統手術)。國外動物研究表明,鼻部手術對小豬的頜面部發育具有明顯影響,因此手術有可能對兒童鼻竇、牙齒、面骨發育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兒童未萌出的牙齒胚胎有一些位於上頜竇底部;上頜竇位於上頜骨內;上頜骨支撐面部,與面容有關),而且手術本身也有引起某些併發症的可能是難以排除的,如出現鼻腔粘連,則需要再手術。有報導32例患者(59側),其中7例患曾經有過輔助手術史(即腺樣體切除或鼻息肉切除),術後9例(13側鼻腔)出現鼻腔粘連,佔22%(暨南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P611-613)。兒童鼻竇炎合併有鼻中隔偏曲時,是否手術,需要極慎重對待。
(2)兒童免疫系統正在發育中,免疫功能還不強;而變態反應是兒童慢性鼻竇炎的重要因素,但免疫功能的增強不是可以通過手術能夠解決的,手術雖然有助於炎症的暫時性消退,卻不能解決鼻竇炎慢性炎症繼續存在與復發的根本問題,因此這類兒童的慢性鼻竇炎在手術後很容易復發,以致於手術是徒勞的。
(3)臨床上,大型醫院的耳鼻咽喉科專家一般不輕易主張對兒童鼻竇炎(特別是針對鼻腔結構與鼻竇本身)進行手術治療。
(4)雖然目前國內醫學界對兒童鼻竇炎採用內窺鏡手術的文獻報導並不少見,但術後遠期(指手術後一年以上)療效評估的報告卻很難找到。本人查找了國內最大的中文期刊資源之一(維普期刊資源整合平臺)自1989-2015年內有關“兒童鼻竇炎”的資料,結果僅發現有2篇與手術後遠期療效追蹤有關的報導。其中一篇報導(五官科護理,2006年第12期,P1131-1133)觀察觀察了12-24個月,平均13個月;所報導的115兒童病例中,20例患者有過1-3次鼻竇炎手術史,這就反映了問題之所在。
二、兒童扁桃體肥大、腺樣體肥大的手術問題
扁桃體與腺樣體是人體免疫器官,尤其對於兒童來講,是區域性免疫能力的重要保證。如果輕易切除扁桃體、腺樣體肥大,國內較權威的西醫專家臨床研究表明,6歲以前切除扁桃體炎或腺樣體,有可能導致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因此,對兒童扁桃體、腺樣體進行手術切除的選擇,需要慎重,做到儘可能保留。兒童扁桃體、腺樣體切除的適應證主要有:
(1)扁桃體炎症引起了心臟病(心肌內膜炎)、風溼熱(關節炎)、水腫(腎病)、長期低熱、咽部膿腫等併發症時,宜考慮切除扁桃體,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
(2)腺樣體肥大引起了分泌性中耳炎,腺樣體肥大伴有慢性鼻竇炎時,從西醫的角度往往考慮切除腺樣體肥大,這一觀點雖然是正確的,但個人認為實屬於“無奈之舉”,因為除了手術切除之外,西醫對於消除扁桃體肥大、腺樣體肥大並無更好的良策,而從中醫學的角度,通過辨證論治為主的方法,則有可能使肥大的扁桃體、腺樣體得到顯著的縮小,消除打鼾、減少復發、解除對咽鼓管阻塞等效果,或者至少可以推遲患者手術年齡(可從6歲前推遲到6歲後,待免疫功能得到較好發育的階段後)。
三、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手術問題
西醫對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主要方法有內服消炎藥(抗菌素、必要時激素短療程、黏膜促排劑)、滴鼻藥,並根據引起中耳炎的原因進行病因治療。在病因治療方法,如果伴有腺樣體肥大、慢性鼻竇炎,往往提出手術治療方案供患者家屬選擇。因此,分泌性中耳炎的手術治療主要是指:
(1)如果伴有腺樣體肥大,則需要予以切除,以解除對咽鼓管的阻塞,有利於分泌性中耳炎儘早治癒。
(2)如果伴有慢性鼻竇炎,對鼻竇炎進行功能性內窺鏡手術,是消除與減輕鼻竇炎炎症(因為鼻竇炎的分泌物總是向鼻咽部後流引起了分泌性中耳炎),從而有利於中耳炎的治療。
(3)鼓膜切開與置管(也是在全麻下進行),主要作用是消除鼓室積液,從而有利於分泌性中耳炎的儘早好轉。一般需要置管半年至一年,待中耳炎愈後取管,鼓膜切口一般可自行癒合。術後需要注意保護耳部,不可進入汙水,以免誘發化膿性中耳炎。
四、西醫醫生動不動就建議手術,中醫醫生總不看重手術,都是錯誤的
臨床上,對於上述兒童慢性鼻竇炎、扁桃體肥大、腺樣體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等常見病,不同的醫生往往有可能提出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案(手術療法為主,或保守療法為主),用“老百姓”的話來講就是:“西醫總是講要手術療法為主,中醫總是講要保守療法為主”,這種情況,其實都可能存在不正確的方面,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慎重而正確地進行選擇。
1、西醫醫生建議手術,主要出於兩類原因:
其一,醫學考量因素:因為西醫以藥物為主保守療法的效果在很多情況下難以奏效,或容易引起副作用,自然就想到手術治療,雖然有人認為中醫療法好,但他們並不會運用,甚至少數西醫對中醫療法還不屑一顧;
其二,利益考量因素:因為手術可以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
2、有些中醫醫生不看重手術,主要出於兩類原因:
其一,醫學考量因素:因為上述這幾個病種,在多數情況下均可由於保守療法而取得效果,屬於中醫臨床優勢病種,如果短期內效果不佳時,在一定程度上,還可進一步通過改善辨證論治思維與用藥方法而取得效果;
其二,其他考量因素:包括知識侷限性因素(不能正確認識手術的必要性),以及利益關係(將患者推向手術,有時等於減少單位或自身利益)。
3、患者對於中、西醫是否保守療法或手術的建議如何看待?這個問題,需要患者自己仔細考量。考量的關鍵點:
一是對有無手術必要性(可通過不同途經的諮詢,聽取不同醫生的看法獲得)有一個明白的認識;
二是對手術承受能力(手術風險承受能力、身體條件承受能力、經濟條件承受能力)有正確評估,以及對保守療法、手術療法,各自在不同情況下可能失敗的承受能力有正確評估。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