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應屬“中國好聲音”這檔節目了,從盲選到決賽,節目標榜的唯一取勝因素就是學員們的優質嗓音。四位導師選擇的學員無疑都具有紮實的唱功,特色的音質並且歌唱風格符合當今流行趨勢。在稱讚這些好聲音為我們帶來的感動的同時,或許許多人心中也都存在這樣一種希冀:我如何才能擁有這樣的好嗓音呢?
首先,來了解一下我們的嗓音是怎樣產生的吧!
人類嗓音的產生有賴於發音器官即聲道(動力器官、振動器官、共鳴器官、構音器官)及呼吸、神經系統等協同作用。發音時在呼吸器官的動力作用下,氣流振動聲帶產生最初始的聲音,後經胸腔、鼻腔等共鳴器官的協調作用使聲音變得圓潤而悅耳,同時,舌、齒、脣等器官共同參與構音,使我們在言語交流時吐字清晰、精準。因此以上任何一個環節發生改變都可以引起嗓音的不完美或異常。
除了極少數先天發育異常者外,絕大多數人與生俱來都是擁有著自然、健康的好聲音的。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嗓音存在問題的人卻是非常的多。售票員、教師,電話接線員、演藝人士等等相當一部分“職業用聲者”,常常容易出現發音疲勞、聲音嘶啞等問題。這主要是由於發音方法不當或過度用嗓所致。
如何加強嗓音保健、糾正不良的發音習慣及方法呢?
正確的發音方式可以保護聲帶不受損傷,發音時可以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調整呼吸及發音,充分利用胸腔、喉腔、口咽腔、鼻腔及頭顱的共鳴作用,並通過聽覺反射不斷循序漸進,以求達到最佳發音效果。這裡我們提倡運用腹式呼吸的方式來發音,男性的呼吸方式多為這一類,而女性則多是胸式呼吸,廣大女性朋友們不妨參考一下瑜珈的呼吸方式,吸氣時腹部突起,呼氣時腹部回收,用腹肌帶動呼吸及發音,這是正確發聲的基礎。其次,在發音時要注意肩部、頸部以及面部肌肉的放鬆。發音易疲勞的人在說話或者歌唱前可以先按摩一下頸肩部肌肉,特別是頸前喉結兩側的肌肉;一部分容易發音“緊”的朋友可以試試在說話時用一手的拇指及示指向下按壓喉結處,降低喉結的位置,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令人激動的事情,相信許多朋友都會有意無意地增大音量來表達自己興奮的心情,這裡我們建議大家一定要注意控制說話的音量,“大嗓門”或許是您直抒胸臆的一種方式,但卻是對我們的聲帶有害的!大音量、高音調地說話,既會增大聲帶間的碰撞力度和頻率,也會使聲帶在發音過程中過度拉長,更容易產生疲勞感。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不建議大家長時間地說話,適當地聆聽別人的想法,既有利於朋友間相互交流,更是對自己聲帶的一種保護,同時,多次少量飲水可以保持喉部黏膜溼潤,是一種很好的保養聲帶的習慣。尤其到了秋天,天氣乾燥,風沙較大,聲帶更容易丟失水分,多飲水就變得非常必要了。
有些朋友習慣頻繁地清嗓子,吸菸飲酒,也有些人常常出現反酸燒心、打嗝等現象,這些都會對聲帶造成損傷。因此適當調整、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減除菸酒,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時積極治療相應疾病可以有效地保護我們的發音器官。
這裡我們要給幾類朋友一些額外的建議。
學齡期的表現欲強,兒童喜歡大聲叫喊、瘋鬧,毫無節制地過度用嗓,也有少部分家長懷著望子成龍的心情,不恰當地引導孩子過度歌唱,久而久之出現了聲音嘶啞的情況,這便是不良發音髮式導致的聲帶損傷。應首先遏止其錯誤發音非常重要,而聲音嘶啞明顯且時間大於3個月的孩子建議家長帶領其到正規醫院就醫,尋求必要的醫學幫助。
青春期時隨著喉部的發育,人的聲帶會逐漸拉長,同時聲帶的各層結構日趨完善,這時有少部分青少年會出現發音不穩定的現象,多見於男性,這是正常的,只要鼓勵他們正常的發音交流即可。在這個時期,人們的聲帶往往可以見到血管擴張的現象,甚至有些人可能出現聲帶充血,因此更應該注意聲帶的保護,適當減少練聲時間,避免過度用聲,並給予必要的心理安撫,幫助孩子們順利度過這段時期。然而,極少數人在青春期會出現聲帶發育異常的現象,即醫學上所說的“聲帶溝”,多表現為聲音嘶啞,男性音調變高、女性化,女性音調下降的現象,此時建議家長們帶領孩子及時就醫。
月經期的女性朋友們以及正處於感冒期的朋友需要注意,這個時期的聲帶往往有輕度的充血水腫,更容易受到損傷,因此在這個時期也應注意發音休息,不建議大家長時間發言、歌唱或者授課等活動,但正常的、適當的日常交流是可以的。
有些細心的老年人可能會發現隨著年紀的增大,自己的聲音出現了細微的改變,以前能唱的歌兒現在也力不從心了,聲帶變得鬆馳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這就如同上了年紀面板出現皺紋一樣,是正常現象,不用過度焦慮。
此外生活中,對於精神因素過度緊張等引起的功能性發音障礙也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在進行必要的保健、治療同時還需配合相應的心理治療,以獲得滿意的效果。
還應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如果明顯的聲音嘶啞在幾周或者幾個月內不緩解,則需要謹慎對待,最好能到正規醫院就診,排除疾病的可能性。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有天賦能唱出優美的歌曲,但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註意,即使再普通的人也能擁有動聽的好聲音,讓我們以健康的心態面對自己,面對生活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