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內腫瘤誤診為支氣管哮喘
抗炎解痙治療無效
【典型病例】李先生今年55歲,6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咳嗽、胸悶、喘息,因為以前有支氣管哮喘病史10餘年,便自認為是哮喘又發作了,自行吸入“沙丁胺醇、異丙託溴胺”治療3天無效,於是去附近衛生所靜滴頭孢類抗生素和“氨茶鹼”治療3天仍無效,咳嗽、喘息繼續加重,遂轉入我科進一步治療。經過詳細地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我發現李先生此次喘息發作與既往哮喘發作有三點不同:1. 李先生以前哮喘發作通常由受涼或吸入刺激性氣體誘發,而此次喘息發作前並無明顯誘因,2.哮喘發作時應表現為呼氣性呼吸困難,而李先生此次喘息卻表現為吸氣性呼吸困難,3.予以抗炎及解痙藥物治療後,李先生喘息無好轉仍進行性加重。於是建議李先生儘快完善支氣管鏡及胸部CT檢查,結果支氣管鏡檢查發現:患者主支氣管壁見一菜花樣新生物,堵塞大部分管腔,活檢病理證實為鱗癌,立即將其轉入腫瘤科進一步治療。
【為什麼會誤診】首先,支氣管哮喘與支氣管內腫瘤臨床症狀相似,均表現為咳嗽、喘息,相比較而言,哮喘更常見,更多發,而且本例中患者病程較短,只有6天,還未出現食慾下降、消瘦等惡病質的腫瘤表現,再加上本例患者既往有支氣管哮喘病史,使得醫生更容易先入為主地把它誤診為哮喘急性發作了;其次,基層醫生沒有詳細地採集病史和體格檢查,或經驗水平不足,未重視李先生此次喘息發作前無明顯誘因,體檢時未能分辨出患者是吸氣性呼吸困難,而不是哮喘時所應表現的呼氣性呼吸困難,想不到吸氣性呼吸困難是大氣道狹窄所致而並非哮喘表現;另外,基層醫院條件有限,沒有支氣管鏡檢查裝置,在患者療效不佳時不能通過進一步檢查來確定是否診斷有誤。
【診斷依據】雖然支氣管哮喘與支氣管內腫瘤臨床表現相似,但只要仔細鑑別,還是能夠區別。第一:支氣管哮喘發作前多與接觸冷空氣、刺激性氣體、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運動等有關,而支氣管內腫瘤發作前可無明顯誘因;第二:哮喘發作時在雙肺可聞及以呼氣相為主的哮鳴音,呈呼氣性呼吸困難,而支氣管內腫瘤患者因大氣道狹窄呈吸氣性呼吸困難;第三:哮喘發作時的胸悶、喘息在予以抗炎解痙藥物治療時可以緩解,而支氣管內腫瘤引起的喘息予以抗炎解痙藥物治療無效;因此,對於不明原因出現的喘息、呼吸困難,在予以抗炎解痙藥物治療無效,體檢發現呈吸氣性呼吸困難時,要考慮到支氣管內腫瘤的可能,儘早完善支氣管鏡、胸部CT等檢查以明確診斷,避免誤診,使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正確地治療。改善預後。
【相關連結】那些病人需要作支氣管鏡檢查?
1. 不明原因咯血,需明確出血部位和咯血原因者,或原因和病變部位明確,但內科治療無效或反覆大咯血而又不能行急診手術需區域性止血治療者。
2.不明原因的乾咳或喘鳴者。
3.不明原因的肺不張或胸腔積液者。
4.不明原因的喉返神經麻痺和膈神經麻痺者。
5.X線胸片示塊影、肺不張、阻塞性肺炎,懷疑肺癌者。
6.X線胸片陰性,但痰細胞學陽性的“隱性肺癌”者。
7.性質不明的瀰漫性病變、孤立性結節或腫塊,需鉗取或針吸肺組織作病理切片或細胞學檢查者。
8.吸收緩慢或反覆發作性肺炎。
9.需用雙套管吸取或刷取肺深部細支氣管的分泌物作病原學培養,以避免口腔汙染。
10.用於治療:如取支氣管異物、肺化膿症吸痰及區域性用藥、手術後痰液瀦留吸痰、肺癌區域性瘤體的放療和化療,支氣管鏡下球囊擴張或放置支架等介入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