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腫瘤綜合治療模式。長期的實踐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是目前治療腫瘤的較好方案,特別是對於中晚期惡性腫瘤患者。西醫西藥殺死殺傷癌細胞的能力較強,近期療效較好,但由於化療藥的毒副作用,對於大多數腫瘤,單用西藥化療並不能提高治癒率、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中醫中藥雖然殺死殺傷癌細胞的能力較弱,近期療效較差,但中藥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遠期效果較好。有機地將西醫治療手段和中醫中藥治療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有效地殺滅腫瘤細胞,而且還能提高病人的免疫力、生存質量、降低化療和放療的毒副作用,降低複發率,提高生存率等。總的來說,目前腫瘤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應以西醫治療手段為主、中醫治療方法相輔,二者相輔相成。
疾病的治療可以分為病因學治療和病理生理學治療兩類,病因學治療是將引起疾病發生的病因作為治療靶點,從病因學角度防治疾病,從根源上消除疾病的發生,這是現代醫學治療疾病的優勢所在,如果引起疾病發生的病因單一而且明確,則病因學治療較易顯效,但如果疾病的病因較多或者不明確,病因學治療則往往難以顯效或無法進行病因學治療。病理生理學治療則是通過使用藥物、生物反應調節劑等干擾、調節疾病過程中出現的病理生理變化而起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和效果,中藥治療疾病的基本機理大多是屬於病理生理學治療。
所有的疾病都是"基因病",可以分為單基因病、多基因病和獲得性基因病三類,單基因病雖然種類較多,但其發生率很低,因此對人類生命健康危害較大的是多基因病和獲得性基因病。在治療常見的多基因病中,西藥的作用機理常常較為明確,作用強度較強,但其作用靶點多是單一的。日益增多的科學證據表明;中藥的作用靶點是多靶點、多環節的模式,中藥的作用機理是多靶點、多環節地調節疾病過程中的病理生理變化而起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中藥多靶點的治療方式與西藥單靶點的治療模式相比較,在治療多基因疾病和獲得性基因病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和長處,實踐也證明這一點,許多西醫無法調治的慢性病和疾病狀態用中醫中藥常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腫瘤在病人體內引起的病理變化主要有兩類:
(1)區域性的病理解剖學結構病變-腫塊及周圍組織的反應性改變;
(2)全身性的病理生理學改變,即機體臟器的功能性變化,這類病理生理變化在中醫理論中被歸納為"證"。根據現代醫學理論,中醫的證是屬於現代醫學理論中的病理生理過程,這是一類西醫目前尚沒有認識的基本病理過程,我們的理論研究和初步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中醫的證(特別是指中醫虛證和慢性實證)是一類由於細胞因子網路功能態異常的病理生理過程。因此中藥的基本作用機理是調控細胞因子網路的功能狀態,而起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的理論基礎是:西醫的手術、放療、鐳射等是治療區域性腫塊;化療是全身性治療,其治療目的也是消除區域性原發腫瘤和轉移的腫瘤,而不在於調節腫瘤病人體記憶體在的病理生理變化;生物反應調節劑的種類較多(中藥也可以歸類到生物反應調節劑),雖然大多數生物反應調節劑的作用機理主要是調節病人的病理生理變化,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但由於免疫系統是由一系列的細胞參與、許多細胞因子等調節的過程,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異常都可以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因此腫瘤病人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和環節很多,而目前臨床試用的生物學治療尚不能對進行有針對性的個體化治療,盲目地對所有的病人施以一種固定的治療藥物和模式,顯然這樣治療模式是難以取得良好效果的。中醫辨證治療的原理主要是調節病人體內出現的病理生理變化而起到治療腫瘤的目的。由此可見,西醫主要是治療腫瘤的原發灶和轉移灶,中醫主要是調節病人體內出現的病理生理變化,因此,中西醫結合具有治療區域性腫塊和調節全身性的病理生理變化的雙重作用,其療效提高的機理和理論基礎正在於此。
目前的研究認為:腫瘤的發生發展是一個由多種病因引起、多階段的發生發展過程,是以基因表達調控異常和細胞惡性增生為基本特徵的一類疾病,是一類典型的"多基因病"。
中醫和西醫防治腫瘤各有其優缺點:
西醫:腫瘤的病因至今不明確,西醫在預防腫瘤的發生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和辦法,只是在控制某些與癌症發生的環境因素和相關疾病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在治療方面,西醫在防治腫瘤區域性病變或由於腫塊壓迫造成的功能障礙等方面有較好效果,但對於腫瘤引起的病理生理變化常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
中醫:中醫按照其獨特的理論體系,應用中藥防治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已經取得了一些效果,如增生平、六味地黃湯預防食管癌的研究。在治療方面,中醫在消除腫塊方面作用較差,但中藥在防治腫瘤引起的病理生理變化具有較好作用,是目前西醫達不到的作用。
因此,由於中、西醫其理論體系和臨床實踐的差異,對腫瘤的治療各有其特點和長處,正確地選用這兩種手段可以起到相互增效、提高腫瘤治療效果的目的和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