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脾論治小兒面板病的經驗
宋?錢乙《小兒藥證直訣》指出:“小兒易虛易實,脾虛不受寒溼,服寒則生冷,服溫則生熱,當識此勿誤也”,從病理學的角度說明,小兒病脾虛首當其衝。“蓋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其部為水各之海,故患溼,其屬土,為十二經根本。其勢居中央孤髒,以灌四旁,注四末。脾氣充,四髒皆賴熙育,脾氣絕,四髒不能自生。所以脾胃健,五臟六腑得以橘養。”小兒處於生長髮育的旺盛階段,後天之本脾臟的滋養尤為重要,而小兒脾臟嬌嫩,常易患病,因此小兒病必須從脾論治。
小兒面板病包括:因火熱薰膚、毒邪內陷所致的風疹、幼兒急疹、麻疹、猩紅熱、傳染性紅斑、新生兒剝脫性皮炎,皆屬於心火所傷;因脾失健運,水溼泛於肌膚引發的異位性皮炎、丘疹性蕁麻疹、嬰幼兒溼疹;因脾氣虧虛、營衛不和引起的蕁麻疹;心脾溼熱所致的嬰兒溼疹、新生兒 皰瘡、新生兒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眩皰瘡、水痘、傳染性軟疣等一太多數小兒皮肌與心脾所傷密切相獎,故治療當重心脾。治以清心火解毒邪、健脾氣、運承溼,以清除心脾溼熱。
3 從心脾論治是治療小兒面板病的重要法則《內經》病機十九條日:“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說明面板病從心脾治療的重要性。面板病常見的症狀是癢,癢為產生搔抓慾望的一種面板感覺,是一種心理上的變化。從“心主神明”說明癢這種感受由心所主,故癢應從心治療。面板病的另一臨床表現是水溼泛於肌膚,繼而出現丘皰疹、水皰、糜爛、滲液,這些症狀均因脾虛不能運化水溼或脾經溼熱所致,故應以健脾化溼和清脾利溼治之。因此無論是面板病的主觀症狀,還是主要的客觀臨庫表現,都應從心脾論治。
4 小兒面板病的調理亦應以心脾為重面板病易反覆發作,如果治療後期調理得當。復發是可避免的,小兒患面板病尤需注意調理。《保嬰撮婁》中對嬰幼兒護養提出“忍三分寒,吃七分飽,頻揉肚,??要肚暖,頭涼,心胸涼,皆至論也。”吃七分飽、頻揉肚、要肚暖,即是強調護養小兒應注意固護脾,包括防飲食傷脾和助脾運化,溫脾暖脾保髒;忍三分寒、頭涼、心胸涼,即是提醒我們要防止心火起,以免傷及它髒。小兒的護養即是護心脾,故其調理亦要以心脾為重。
小兒面板病的常用方藥
(1)枳朮赤豆飲:健脾利溼,消風止癢,主治丘疹性蕁麻疹、嬰幼兒溼疹等 組成:炒枳殼、炒自術、砂仁(另包後下)、益母草、蟬蛻、赤小豆、荊芥、防風、赤芍。方中白朮、枳殼、赤小豆、砂仁芳香健脾,扶脾化溼,其治在本;蟬蛻、防風、荊芥疏解風邪,風去則癢休;佐用活血之赤芍、益母草,寓意“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更能助荊防抗過敏止癢。特別是白朮、枳殼兩味主藥,清代黃宮繡稱前者為“脾臟補氣第一要藥”。
(2)清熱四心湯:蓮子芯、連翹芯、梔子芯、燈芯、生地、木通、淡竹葉、甘草梢、車前子、蟬蛻、赤小豆、黃芩等。功能清心導赤、健脾化溼,以治胎熱、去溼毒。方中用四芯藥清心健脾解毒,配以生地、車前子、淡竹葉、赤小豆甘寒淡滲祛溼;少佐木通、黃芩,既上清肺熱,又下利溼熱,且可防苦寒伐胃之弊;用蟬蛻祛風透邪,引藥達表。主治嬰兒溼疹。
(3)連翹大青湯:金銀花、連翹、綠豆表、生地、大青葉、牛蒡子、丹皮、甘草、荊芥、薄荷。功能清心解毒、宣肺透疹。方中生地、丹皮、連翹、大青葉、綠豆衣清心火,解毒邪;配金銀花、牛蒡子、荊芥、薄荷宣肺透疹。用治各種毒邪引起的小兒面板病,如風疹、幼兒急疹、麻疹、傳染性紅斑、毒性紅斑等。
(4)變通瀉黃散:藿香、佩蘭、防風、焦山梔、生石膏、甘草、黃芩、紅花、凌霄花、炒槐花、升麻。功可清瀉脾胃伏火。主治嬰幼兒口周皮炎及脂溢性溼疹。
(5) 加味白虎湯:白虎湯加清心益氣的綠豆衣、沙蔘,瀉心火的燈芯、淡竹葉(一主達熱出表,一主淡滲清裡)。用治小兒夏季皮炎、痱子等面板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