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個別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糞便的性狀正常,每日排出糞便的平均重量為150~200g,含水分為60%~75%。腹瀉是一種常見症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腹痛、肛門墜脹。肛門灼熱等症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
腹瀉屬中醫“洩瀉”、“下利”等範疇。根據腹瀉的病因病機及糞便特點可分為溼洩、寒洩、火洩、暑洩、熱洩、食洩、氣洩、胃洩、小腸洩、大腸洩、腎洩、直腸洩、滑瀉、水瀉等。中醫一般將大便溏薄者稱為“洩”,下如水樣者稱為“瀉”。
臨床上腹瀉可分為以下幾個證型:
1、溼熱蘊結:起病急,瀉下如注,瀉出黃色水便或帶粘液,腥臭,腸鳴、肛門灼熱疼痛,口乾渴而不多飲,小便赤澀,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2、寒溼中阻:大便清晰,腹痛,喜溫喜按,水谷不化,不思飲食,肢體沉重睏倦,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膩,脈濡或緩。
3、飲食積滯:腹痛即瀉,瀉下痛減,少頃復又痛瀉,糞便粘稠,穢臭,脘腹脹滿,噯腐吞酸,腹滿厭食,舌淡,苔垢膩,脈弦滑。
4、肝鬱脾虛:瀉前腹痛,瀉下有不消化食物,瀉後痛不減或有所加重,每遇精神刺激誘發,食慾不振,噯氣,舌淡,苔白,脈弦。
5、脾氣虧虛:大便稀,每食生冷油膩或難消化食物加重,腹部隱痛,喜溫喜按,食慾不振,面色萎黃,肢體睏倦,舌淡胖,苔白,脈沉弱。如屬中氣下陷者可伴肛門墜脹,脫肛。
6、腎陽虧虛:黎明之前腹痛腹瀉,大便稀,四肢不溫,腰膝痠軟,小便清長,夜尿多,舌淡胖有齒痕,脈沉細無力。
7、水飲內停:大便稀薄如水樣,伴腹中腸鳴,有振水聲,或口渴不欲飲,口中涎唾,嘔惡,舌淡紅,苔滑,脈弦滑。
8、熱結旁流:大便瀉下黃臭稀水或純清稀水,臍周腹痛,腹部拒按,胃脘滿悶,食慾不振,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沉滑。
9、陰虛洩瀉:大便稀溏不成形,口乾咽燥,五心煩熱,舌紅,苔少或無苔,脈細或細數。肺陰不足者見便洩急迫,胸悶微咳;脾陰不足者見便溏,粘滯不爽,便次不多,脣頰淡紅,手心灼熱,口乾不欲飲;胃陰不足者見黎明即腸鳴洩瀉,量多,納呆,口脣乾裂,口渴欲飲,心煩;腎陰不足者見凌晨臨廁為多,量少,質稀粘或稠,小腹隱痛,腰膝痠軟,遺精。
10、痰溼洩瀉:大便洩瀉、或如稀涎狀、或如痰涎狀、或如泡沫狀、或夾有粘液如涕,伴咳嗽、胸悶氣喘,或見咳嗽痰涎多時腹瀉減輕,或咳吐痰涎與腹瀉並重,或腸鳴,多無膿血便舌苔厚膩、舌質淡胖,脈滑。
11、寒熱錯雜:大便洩瀉,便下不爽,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倦怠怯冷,口渴不喜飲或喜熱飲,小便淡黃,舌質紅或淡紅,苔薄黃,脈細緩或濡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