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傷科 主任醫師 曾朝輝

  頸性眩暈是由於來自於上頸椎本體感受器的不正常衝動傳入前庭核所致。在頸椎本體感受器與前庭核之間可能存在著一種迴圈的相關模式。頸椎旁的肌肉發生痙攣或無菌性炎症刺激等使頸段軟組織內壓增高通過相交通於前庭神經核的神經而出現臨床眩暈症狀。

  頸性眩暈的診斷只是一種排除性診斷,通常是建立在排除其它相關疾病,如前庭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基礎之上。現在還沒有一種可靠的檢查方法在臨床上可以用於明確診斷頸性眩暈。

  以下幾點與頸性眩暈相關:

  (1)起病和發作時,頸痛與眩暈症狀緊密相關。

  (2)既往有頸部外傷史或疾病史。

  (3)排除其它原因導致的眩暈。在臨床上詳細詢問病史和仔細檢查其它可導致眩暈的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檢查方法:首先要了解眩暈或頭暈、頭昏為主訴的患者是否伴有頸部疼痛?疼痛是在休息時、頸部活動時、還是在按壓頸部肌肉時出現。此點極為關鍵,因為沒有頸椎疼痛,幾乎就可以排除頸性眩暈的可能性。如果眩暈或頭昏患者伴有頸痛,則應考慮頸性眩暈的診斷,因為頸源性眩暈疾病患者既可引起頭暈、頭昏,又可導致頸痛的出現。但是也有前庭部位疾病繼發頸痛的可能,或者存在兩個獨立的疾病,一個產生眩暈或頭昏、頭暈症狀,另一個可導致頸部疼痛。

  儘管前庭功能檢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不高,但是要明確頸性眩暈疾病的診斷,必須先做前庭功能檢查,以排除前庭功能紊亂,如:BPPV、梅尼埃氏病、耳蝸迷路震盪、與偏頭痛相關的前庭病變等疾病導致的眩暈。可行頸椎六種功能活動檢查並可測得是否存在著相關眩暈症狀與頸枕部不適與疼痛。再結合頸枕肩背部壓痛點行強刺激推拿而作出診斷。再者,如有腰臀腿部軟組織存在著損害性病變者,則必須針對其損害性區進行檢查以發掘出原發性病灶所在。

  頸性眩暈患者可以出現平衡障礙。其表現為在窄小基底面上站立、扭轉行走和探身夠物困難;行走或站立時感地不平;周圍環境昏暗感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不一定是頸性眩暈的致病因素,而真正因素則為頸枕部的軟組織損害。它可通過多個環節對前庭眩暈中樞的間接性刺激而產生眩暈症狀。通過對損害性頸枕部軟組織的治療可減輕或消除此類刺激而使此病得以治癒。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