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脊柱外科 副主任醫師 宋海峰

  一、什麼是頸性眩暈症?

  頸性眩暈症顧名思義就是眩暈產生與頸部有關。它常在頸部活動時出現,特別是在猛然轉頭或過度向後仰頭時更容易發生。有的患者在眩暈的同時,還伴有噁心、嘔吐、全身出汗等症狀。輕者可以幾秒鐘好轉,重者會斷斷續續持續數日或更長時間,症狀才會逐漸緩解。頸性眩暈的發病機理及病理生理過程比較複雜,現在人們瞭解最多、研究得較清楚的是椎動脈型頸椎病導致的。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與多發病,影響人群範圍較廣,從21 -83 歲均可患病,患病率高達64. 52% 以上。一般而言,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種多發病,40-60 歲為高發年齡,而70 歲以後患病率達90%。但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頸椎病患病率呈現年輕化趨勢。傳統的頸椎手術雖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也有一些術後併發症。隨著對頸椎病的基礎研究、影像學診斷技術和微創手術技術的進步,近10餘年來,頸椎病的微創治療方面得到了迅速發展。

  眩暈。

  頸性眩暈症與骨質增生的位置有直接關係,但與增生大小關係不大。有的增生雖然很嚴重,但增生的部位離椎動脈較遠,觸及不到椎動脈壁,骨刺雖大也不會出現症狀;也有的骨刺並不直接壓迫或刺激椎動脈,但引發了動脈附近組織的水腫,也會刺激椎動脈而出現症狀。這就是為什麼不少患者頸椎增生很嚴重但並不出現眩暈症狀,而有的人增生並不明顯,卻能引起嚴重腦供血不足導致眩暈的原因所在。

  頸性眩暈的產生有兩種。一是椎動脈受骨刺的機械性壓迫,發生狹窄或閉塞;二是頸交感神經受刺激,引起椎動脈痙攣。

  二、引起頸性眩暈症的病變有哪些?

  1、頸椎骨質損害

  如頸椎退行性改變、骨質增生、炎症、外傷等。

  2、頸部軟組織病變

  如頸部軟組織損傷,椎間盤突出、神經根炎等。

  三、頸性眩暈症發作時有哪些症狀?

  1、眩暈:可為運動錯覺性眩暈,也可為頭暈、晃動、浮沉感,多在頸部運動時發生;有時呈現坐起或躺臥時的變位性眩暈,少數可出現耳蝸症狀。

  2、 頸和(或)枕痛:多在晨起時發生

  3、頸神經根壓壓迫症狀:手機臂法、感覺異常、無力。

  4、可有咽異物感,視覺症狀。

  四、眩暈症狀發作有何特點?

  1、眩暈:是身體空間定位的運動錯覺,是對外物和自身旋轉、搖晃、傾倒等錯,可並存眼球震顫、平衡障礙、噁心、嘔吐、出冷汗、面色蒼白等植物神經症狀。強調的是一種運動性幻覺,就是我們常說的那種“天旋地轉”的感覺;病因上是由前庭神經系統病變所致。應考慮耳鼻喉科疾病。

  2、頭暈(假性眩暈):頭昏腦脹、頭沉、頭重腳輕和搖晃不穩感,無視物旋轉、搖晃等運動錯覺,無眼球顫動,非前庭神經系統病變所致。這是頸性眩暈症患者最常見的症狀。

  3、頭昏:常表現以持續的頭腦昏昏沉沉不清晰感為主症,多伴有頭重、頭悶、頭漲、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經症或慢性軀體性疾病症狀,勞累時加重。系由神經衰弱或慢性軀體性疾病等所致。

  4、暈厥:突發的、一過性意識障礙喪失,伴有昏倒。昏倒後多於短時間內意識恢復,一般無眼顫。系由多種原因導致一過性血壓低、心跳慢、短暫性腦缺血所致。

  五、年輕人會患頸性眩暈症嗎?

  一般來說,由頸椎退行性病變所引起的頸性眩暈在中老人中比較多見。但近年來,眩暈門診患者中出現年輕化趨勢。主要有兩類人群:

  一類是長期從事頸部經常相對固定在一個位置的職業人群,如財會人員、汽車司機,文案及電腦工作人員、大學生等。這些人靜多動少,頸椎相對固定於一個位置的時間長,活動時間少,極易引起頸椎退性病變。此外,門診工作中發現,中學生中眩暈症患者也成增多趨勢。

  另一類是頭頸部曾有過外傷史的人群,有時可追溯到幾十年前的瞬間暴力受傷史。

  六、怎樣診斷頸性眩暈症?

  1、年齡 多在40 歲以上發病。

  2、眩暈發病常與頸部體位改變有關。

  3、頸部做後伸、旋轉動作時,可誘發眩暈或噁心感。

  4、可伴有神經根性症狀。

  5、突然發病,常因起床或轉頭突然出現眩暈,往往伴有眼球水平震顫。

  6、.頸椎檢查 頸部活動受限,患病椎體棘突偏歪、椎旁有壓痛。頸2 棘突偏歪多見。因椎動脈進入橫突孔後,垂直上升,從第2 頸椎到進入枕骨大孔之前椎動脈在此段發生多個彎曲,所以椎動脈血流受阻礙也多發生於此。

  7、腦血流圖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8、頸椎X 線平片 正側片、左右斜位及張口位片示,頸椎生理曲線變直、反張、成角或中斷。骨質增生。環椎後結節上翹,齒狀突距兩側塊距離不等寬。

  9、實驗室檢查:應查血紅蛋白、血糖、血脂、尿素氮等。

  10、其他輔助檢查:

  X線頸椎可見頸椎椎體、間盤、鉤突關節退變和項韌帶鈣化,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等改變。

  超聲可見椎基底動脈血流量減少。

  七、怎樣治療頸性眩暈症?

  1.主要以頸椎外科治療為主,包括頸託固定,必要時手術等。

  2、針對內耳血供障礙,改善內耳微迴圈。

  常用藥有氟桂利嗪、複方川芎嗪、複方丹蔘片, 都可喜等,降低血液粘滯度:可用雙嘧達英、阿司匹林等。

  3、前庭鎮靜劑

  常用地西泮、異丙嗪、苯海拉明等。

  4、可用理療、普魯卡因椎旁註射,服用非甾體類解熱鎮痛時,對初發患者行此治療應慎重。

  5、改變不良臥位:枕頭不能過高或過低.

  八、怎樣預防頸性眩暈症?

  1、由於長期伏案工作者及長時間持續低頭手工操作者,其長時間低頭將破壞頸椎生理曲度,導致頸椎生理曲度反張(反向彎曲),工作中宜定時休息並進行適度抬頭訓練。從事電腦操作等人員,頸部長時間固定於一個姿勢,也容易導致頸部肌肉韌帶的勞損,工作中也應定時休息並適當活動,以增強頸部肌肉韌帶的血液供應、增強彈性,避免積累性勞損。

  2、強化頸部肌肉和韌帶

  積極鍛鍊頸部肌肉可以有效增強頸椎生物力學結構的穩定性、強化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促進血液和淋巴迴圈,能有效預防並減輕頸椎病。但是,盲目、錯誤的鍛鍊甚至可能帶來嚴重後果,特別是已經出現頸椎生物力學結構失穩的患者,不應進行激烈的如搖頭、頸前伸、左右晃動、低頭等鍛鍊。

  蛙泳時必須保持抬頭位,這也有利於保持頸椎生理曲度,故常被臨床醫生推薦,不過,頸椎病人也應該注意避免受寒,故進入泳池前應做好充分準備運動,進入泳池後立即進行蛙泳,停止蛙泳後應立即上岸穿衣,避免長時間呆在泳池內而感受寒溼。

  3、選擇合適的枕頭

  4、防止外傷與落枕,外傷(如車禍造成的“揮鞭傷”)可能損傷頸部肌肉和韌帶,並進一步破壞頸椎的穩定性,進而誘發或加重頸椎病。落枕也是一種損傷,因用枕不當造成,故總是在睡後發病。

  5、避免受寒,受寒將導致肌肉增高、失去彈性,從而易於損傷,張力增高也會增加椎間盤壓力、壓縮椎間隙而惡化神經根壓迫症狀,受寒還可能導致神經根周圍的炎症加重。

  6、慎用頸椎牽引,牽引將導致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而不是恢復,故不宜經常牽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