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主治醫師 曾超

  在諸多的胰腺疾病中,慢性胰腺炎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領域,有關資料表明,其發病率亦在逐漸增加中。慢性胰腺炎,係指胰腺實質的反覆性或持續性炎症病變,胰腺呈廣泛性纖維化、灶性壞死及胰導管內結石形成或瀰漫性鈣化,可引起胰泡和胰島細胞萎縮或消失,常有假性囊腫形成。由於病因不清、病程遷延、臨床表現多變和早期診斷困難,其治療效果不甚理想。至今慢性胰腺炎仍然是困擾人們生活質量的一類胰腺疾病,其治療仍是當前面臨的挑戰性課題。

  一、病因

  慢性胰腺炎的發病受國家、地區、地理環境、生活習慣、經濟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其病因尚未完全闡明。⑴報道慢性胰腺炎的病因中52%為酒精性,28%為特發性,13%為胰腺分裂症,7%為家族性即遺傳性(基因突變引起。⑵國外大部分資料顯示,大量飲酒為慢性胰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約佔全部病因的70%。最近的報道,慢性胰腺炎65.4%的病因為酒精性,且平均酒精攝入量約為75.0g/d。⑶目前我國缺乏有關慢性胰腺炎發病率及致病因素的流行病學資料,近年來有關慢性胰腺炎的報道有增加的趨勢,其致病因素較為明確的以膽源性居多,約佔47.0%--64.5%。(4)引起慢性胰腺炎的膽道疾病主要有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症、膽管炎、Oddi括約肌痙攣或功能紊亂等。文獻報道的其他病因還有高蛋白高脂肪飲食、高脂血症、營養不良、胰腺損傷、十二指腸梗阻等。

  二、胰酶治療慢性胰腺炎的機理

  慢性胰腺炎的治療目的(5):⑴阻止疾病程序和預防併發症的發生;⑵糾正內外分泌功能的不足;⑶止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和疼痛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表現。應用胰酶製劑不僅具有改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所致的腹瀉、腹脹等症狀,而且對緩解胰性疼痛也具有重要作用。

  現有研究認為慢性胰腺炎疼痛的機制是多因素的,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⑴胰管內壓增高;⑵炎症累及胰腺、胰周腹膜及神經;反覆發生的胰腺自身消化性壞死;⑷併發症如假性囊腫或十二指腸阻塞等引起的壓力升高。因此針對現有的病理機制,補充胰酶用於減輕疼痛。其機制可能是存在腸腔中的胰酶抑制胰液分泌的負反饋機制。正常情況下十二指腸內的膽囊收縮素 -釋放肽( CCK-RP )被胰蛋白酶變性,慢性胰腺炎時胰蛋白酶釋放減少,致使CCK-RP的變性不充分,使CCK釋放增加,後者則促使胰液分泌增加導致胰管壓力升高,引起胰源性疼痛。胰酶製劑的應用使CCK-RP的變性充分,因而減少CCK的釋放。不少臨床研究證實,外源性胰酶製劑使許多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疼痛得到緩解。

  三、影響胰酶製劑體內作用的因素

  胰酶是具有生理活性的複合酶,是國際醫療衛生界公認的療效確切的生化藥品之一。主要含有胰蛋白酶、胰糜蛋白酶、胰澱粉酶和胰脂肪酶,還有羧肽酶、核糖核酸酶、彈性蛋白酶及激肽釋放酶等。胰酶替代治療的意義就在於補償缺乏的胰酶、糾正胰腺功能不全及止痛、提高生活質量。然而口服胰酶受到胃酸、十二指腸酸度、胰酶顆粒大小和胰酶之間相互作用的影響,不同的劑型有其各自的優缺點。

  ⑴ 胃酸和十二指腸酸度
當胃內pH≤4時,脂肪酶即發生變性而被滅活;當十二指腸pH≥6,數分鐘後胰酶被啟用。與脂肪酶相比,蛋白酶對於胃酸有著較強的耐受性,同時,酸性的十二指腸液刺激大量的膽汁及胰液分泌,稀釋了腸內容物,使胰酶濃度降低。故胰酶保持活性的最佳pH值應大於6.0.當pH< 4.0時,脂肪酶失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