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治療師 龍森洋

  一、肌張力定義

  肌張力是指肌肉的緊張度而言,也就是肌肉的起點到止點之間的張力,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和運動的基礎。臨床可表現為:

  1、靜止性肌張力:是指人在安靜平臥休息時肌肉的張力。

  2、姿勢性肌張力:是指人在保持一定姿勢時肌肉的張力。

  3、運動性肌張力:是指人在運動過程中肌肉表現的張力。

  二、正常小兒肌張力發育

  1、胎兒期:28周前肌張力非常低,隨著月齡的增加,肌張力逐漸增強。

  2、新生兒期:表現為屈肌張力明顯增強,呈四肢屈曲姿勢(第一屈曲期)。

  3、2-3個月:屈肌張力逐漸減弱,伸肌張力逐漸增強,出現不對稱的伸展姿勢,即ATNR姿勢(第一伸展期)。

  4、4-6個月:屈肌張力增強,四肢對稱屈曲,ATNR姿勢消失(第二屈曲期)。

  5、7個月以後:隨著皮層的進一步發育,屈肌張力逐漸減弱,出現屈、伸肌協調運動,四肢可自由伸展(第二伸展期),逐漸向立位發展。

  三、肌張力異常的臨床意義

  神經系統對運動進行分級控制,脊髓水平(低階)的牽張反射是隨意運動的基礎,脊髓上中樞和網狀結構(中級)能調節脊髓反射,而大腦(高階)則統轄整個運動系統,通過對較低階中樞的調節,來抑制骨骼肌群的收縮,使機體在正常活動中,能保持一定姿勢和自主協調的運動。肌張力異常是腦癱診斷和分型的重要指徵。

  可見,小兒肌張力的發育是有一定規律的,不掌握正常小兒的發育規律是不會準確判斷是否異常的,而肌張力異常又是腦癱的一個重要指徵,所以錯誤的判斷常常給家長造成不必要的緊張和憂慮,同時也帶來經濟上的損失和浪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