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的誕生賦予家庭莫大的幸福、無盡的歡樂、美好的期望……寶寶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無不牽心掛肚。網上諮詢和前來就診的嬰兒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家長將正常嬰兒的肌張力發育現象認作是異常,甚至懷疑早期腦癱或中樞性協調障礙而焦急萬分或盲目治療。鑑於此,特撰文供大家參閱,讓初為人母或為人父的年輕夫婦們真正瞭解正常嬰兒早期發育過程中的肌張力表現,以免不必要的焦慮、擔心和盲目投醫。
所謂的肌張力是指肌肉的緊張度,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和運動的基礎。正常人在安靜放鬆狀態、執行日常生活活動以及從事主動運動時肌張力狀態完全不同,肌張力是否存在異常必須由神經科或神經康復專科醫生親自檢查孩子之後做出正確判定,而不能憑非專業醫生或家長主觀臆斷。
正常嬰兒出生後呈現肌張力增高狀態,整個新生兒期都會表現為屈肌張力明顯增強,俯臥時嬰兒四肢屈曲於腹下,呈臀高頭低位;仰臥時四肢屈曲、頭偏向一側,間有不對稱性肢體伸展、角弓反張樣打挺、屏氣,哭鬧時更為明顯。這種四肢屈肌張力增高現象被稱為正常嬰兒姿勢發育第一屈曲期。2-3個月的嬰兒屈肌張力會逐漸減弱、而伸肌張力逐漸增強,俯臥時會用力抬頭、頸部伸展、逐漸轉為頭高臀低位,仰臥時四肢表現為不對稱性肢體伸展,逐漸出現對稱性雙手抱於胸前、吃手,頭偏向一側或到中線、左右轉頭追視90-180度,哭鬧時仍然會出現打挺、頭後仰,但安靜狀態拉起時頭頸可以前屈,這個年齡的肌張力現象被稱為姿勢發育第一伸展期。嬰兒4-6個月時再次出現屈肌張力增強,俯臥位時肘支撐抬起90度並左右靈活轉頭與追視,前胸離床或逐漸出現手支撐;仰臥位時四肢對稱屈曲,雙手、雙足都會靠在中線,能夠吃手或抓手邊物,不再有不對稱性姿勢,拉起時主動頭頸前屈、肘屈曲坐起,此期為姿勢發育第二屈曲期。
以上任何肌張力發育階段中,家長施以外力活動嬰兒關節時都會遭遇嬰兒的反射性對抗運動,導致“肌張力增高”感覺,施加的外力越多越頻、抵抗會越大,反覆強化必然導致人為的肌張力更高,因此,不提倡過多或過度地做嬰兒被動操,而需要多進行視、聽、觸覺等感覺刺激和主動能力誘導練習。
嬰兒早期肌張力發育特點不要都誤判為異常或缺氧,更不能因此而尋求過度醫療,給寶寶幼小的心靈造成不必要的創傷。以下幾個金點子希望幫到大家:
1、仔細對照寶寶的表現,只要不伴有能力水平發育落後、神經反射異常和運動質量/姿勢異常,單純的肌張力增高大多數屬於正常嬰兒發育中該有的現象。
2、拿不準的話,可以把親朋好友的孩子作為參照,同月齡對比幾個,小傢伙的發育水平彼此彼此就好。
3、早產、雙胎或其他圍產期腦損傷高危因素的嬰兒,或者家長特別拿不準的肌張力問題,必須找專科醫生幫忙看一下。
4、找一家信得過的機構或醫生定期進行神經發育監測不失為上上策,可以讓寶寶和家庭的損失都減到最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