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凡是利用水的物理性質,以各種方式作用於人體,治療疾病、功能康復的方法稱為水療法。水療法種類很多,按溫度劃分有冷水浴、低溫水浴、不感溫水浴、溫水浴、熱水浴;按成分劃分有淡水浴、藥浴等。所應用的水溫、水的成分和作用方式、作用壓力與部位不同,其治療作用及適應範圍也不相同。
二、治療作用
液態水可與身體各部分充分接觸,傳遞理化刺激而產生治療作用。
(一)溫度作用
水的比熱大、熱容量大、導熱性強。水療的溫熱作用可使血管擴張充血,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使神經興奮性降低,疼痛減輕,緩解痙攣。不感溫水浴有鎮靜作用。區域性冷水刺激可提高肌肉的應急能力。
(二)機械刺激作用
靜水壓可增強呼吸運動和氣體代謝,可壓迫體表靜脈和淋巴管,促使血液和淋巴液迴流,有利於減輕水腫。水的射流衝擊人體,可引起血管擴張,神經興奮性增高;緩慢的水流對面板有溫和的按摩作用;水的浮力可使浸入水中的身體、肢體重量減輕,減輕負重關節的負荷,便於活動和進行運動功能的鍛鍊。
(三)化學刺激
作為良好的溶劑,水可以溶解各種礦物鹽、液體、微量氣體、水中加入某種藥物或氣體,對面板、呼吸道具有化學刺激作用,可使機體產生相應的反應。
三、治療技術
1、全身淡水浴浴盆內注入三分之二的水量約(200-250L)的淡水,患者半臥於浴盆中,頭、頸、胸部在水面之上。不同的溫度浸浴的治療作用與適應症不同。
(1)冷水浴(20℃以下)與涼水浴(26℃-33℃):有提高神經興奮性的作用,提高肌張力。每次3-5分鐘。隔日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
(2)不感溫水浴(34℃-36℃)與溫水浴(37℃-38℃):有鎮靜作用,適用於興奮過程佔優勢的神經症、痙攣性癱瘓等。每次10-20分鐘,每日一次,10-15次為一個療程。
(3)熱水浴(39℃)以上:有促進血液迴圈、增強代謝、消除疲勞、發汗、鎮靜作用。適用於多發性關節炎、肌炎等。每次5-10分鐘,治療室需用冷毛巾冷敷頭部,以防過熱。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
2、藥物浴在淡水中加入藥物進行浸浴的治療方法稱為藥物浴。藥物浴時藥物通過面板產生治療作用,有的藥物蒸汽通過呼吸道吸入也產生治療作用。
(1)鹽水浴:將海鹽或礦鹽溶解過濾後加入溫熱浴水中,水中含鹽濃度1%-2.5%。治療時間8-15分鐘,有促進血液迴圈、鎮痛、發汗作用,適用於各種慢性關節炎、多發性神經炎等。
(2)松脂浴:在36℃-38℃浴水中加入50-100g的松脂粉或松脂流浸膏,浴水中有清淡芳香味,有鎮靜、催眠作用,適用於高血壓一期等。
(3)中藥浴:在36℃-38℃浴水中加入一定成分的中藥,用以治療面板病、關節炎等。藥物浴一般每次治療10-15分鐘,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15-20次為一個療程。
3、氣水浴凡是含有飽和氣體水浴稱為氣水浴。常用氣水浴有二氧化碳浴、氧化浴、硫化氫浴、氡氣浴等。
4、漩渦浴患者全身或肢體在漩渦水中進行治療的方法稱為漩渦浴。漩渦浴槽中裝有漩渦發生器,可使槽中浴水發生漩渦。水流和氣泡有機械刺激作用和按摩作用。
哈伯特槽浴應用蝶形槽進行全身水浴的方法稱為哈伯特槽浴或8字形槽浴,又稱蝶形槽浴。蝶形槽的橫截面成蝶形或8字形,可供患者全身浸浴時伸展上下肢進行活動。浴槽附有漩渦發生器、氣泡發生器、區域性噴射裝置、水迴圈過濾裝置,有的還有運送患者入浴、出浴的升降裝置。
四、臨床應用
(一)適應症
1、內科疾病高血壓、血管神經症、早期動脈硬化、心臟疾患代償期、胃腸功能紊亂、習慣性便祕、風溼性肌痛、風溼性關節炎、痛風等。
2、神經科疾病脊髓不全損傷致截癱、腦血管病後偏癱、帕金森、神經衰弱、神經痛、周圍神經麻痺、雷諾病等。
3、外科疾病骨折後遺症、骨性關節病、大面積瘢痕攣縮、外傷後功能鍛鍊及恢復、痔瘡、前列腺炎等。
4、婦科疾病閉經、暖巢功能不全、慢性盆腔疾患等。
5、面板科疾病慢性溼疹、面板瘙癢、牛皮癬等。
(二)禁忌症
精神意識紊亂或失定向力,恐水症、傳染病、呼吸道感染、心肺肝腎功能不全、嚴重動脈硬化、癲癇、惡性腫瘤、發熱、炎症感染、面板破潰、妊娠、月經期、大小便失禁、過度疲勞。
五、注意事項
1、水療室室溫22℃-25℃,相對溼度保持在75%以下,應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無煙塵、地面防滑、水源清潔無汙染。
2、浴器、浴衣、浴巾等用品使用後及時消毒。
3、水療不宜在飢餓或飽餐後1小時內進行,水療前患者應排空大小便。
4、治療師應在患者每次水療前瞭解患者當天健康狀況,在患者水療過程中應注意對患者尤其是體弱、活動不便、年老、年幼患者進行保護,防止摔倒或淹溺。水療室應有救護人員和必要的救護裝置。
5、進行水流噴射時,嚴禁噴射頭面部、心前區、脊柱、生殖器部位。
6、患者水療結束後應注意保暖穿衣、休息20-30分鐘,適當喝水。如患者水療後感覺精神爽朗輕快、面板微紅熱,為良性反應。如患者感覺精神不振、煩躁、發抖、頭暈、心悸、無力、面板蒼白呈雞皮樣,為不良反應,應立即平臥休息,測量心率、血壓,注意觀察,無不適後方可離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