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面板表面電位是與等張肌緊張電位呈平行關係,肌肉緊張程度與情緒焦慮程度呈正相關,而前額部的骨骼肌最有代表性。生物反饋治療是在行為治療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鬆弛療法與生物反饋技術的結合,研究表明對神經症病人進行治療無論每次治療還是一療程治療肌電值大部份取得明顯下降,治療前後差別有高度顯著性。雖然每天治療後肌電值都能下降,但第二天仍會升高,只有通過不斷治療肌電值才會逐漸下降到一定程度。有報導肌電鬆弛水平治療後小於1.0μν反饋療效顯著;比較容易放鬆的前臂肌,面板表面電位可降至2 μν以下。 說明生物反饋治療能有效地幫助病人放鬆,緩解焦慮,達到治療的目的。神經症組內以焦慮症組效果明顯,抑鬱性神經症組也獲得相應療效,強迫症組次之。焦慮性障礙、失眠治療後其肌電值下降明顯。
神經症組與精神分裂症組對照研究表明,治療前神經症組肌電值明顯高於精神分裂症組,治療後兩者無明顯差異。肌電值高低可作為判斷焦慮程度的指標之一。精神分裂症組通過治療肌電值下降明顯。有關報導顯示精神分裂症生物反饋組社會功能和社會興趣等有量表評定結果有明顯改進,並有助於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
治療前,病人應排除各方面的干擾和影響,不應飲用酒、咖啡、等刺激性飲料。應在指導語的引導下進行,在體驗指導語所暗示的身體感覺同時,通過反覆有意識的練習,形成一種固定的、隨意的習得行為,放鬆成為生活中習慣了的反應模式,從而改變了病人的焦慮,更好地與環境相適應。
治療時病人會發生阻抗,也會出現治療前後肌電值無差異現象,如果有了預示焦慮活動的肌電值突然改變,那就說明病人對於治療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抵抗,治療中,應讓病人通過肌電反饋,認識到負性情緒如焦慮、壓抑、恐懼等都會引起肌電活動的變化,逐漸學會控制這些心理狀態而達到認知的放鬆。
每次治療都不斷地調整閾值標準,要求患者肌肉鬆弛程度有所進步(用肌電指標的預置值進行監測)。需要注意的是,閾值的制定要恰到好處,這樣才能使患者儘快恢復健康。每次練習完畢後,指出所獲成績,提出家庭作業,在生活中應用放鬆技術,其最終目的是要患者學會平時也能運用放鬆技術處理日常生活中的應激事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