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副主任醫師 雷光春

  細針硬膜外阻滯(Fine-NeedleEpiduralBlock,FNEB)穿刺創傷小、操作簡便、可避免傳統Tuohy針穿刺置管的繁瑣與置管併發症,同時還能一針完成局麻、穿刺、注藥、椎間阻滯(Inter-VertebralBlock,IVB)等多重作用,並可顯著降低穿刺後腰背痛(Post-PunctureofLowerBackPain,PPLBP)發生率[1],患者易接受,適宜多次硬膜外阻滯治療(EpiduralBlock,EB)而廣泛用於疼痛臨床[1-3]。FNEB採用傳統人工注藥,存在穿刺針容易移位、把持穿刺針費力、易疲勞、速度不易控制等不足,為防止針尖移位誤入硬脊膜下隙/蛛網膜下隙導致嚴重併發症,部分操作者在注藥過程中易將穿刺針外帶滑出黃韌帶而致阻滯失敗,若發現穿刺針滑出黃韌帶再次穿刺,勢必又增加穿破硬脊膜的風險。為此,我們在FNEB中用微量注射泵取代傳統人工注藥,旨在提高FNEB的安全性和臨床療效,現彙報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實驗為前瞻性隨機對照實驗,選擇在本院疼痛科住院的患者為研究物件。入選條件:⑴年齡在18歲以上,70歲以下;⑵ASA分級為Ⅰ~Ⅱ級;⑶診斷明確,適合行FNEB;⑷患者自願接受FNEB治療並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⑴年齡在18歲以下或70歲以上;⑵有硬膜外穿刺禁忌(精神或心理障礙者、凝血功能不全者、椎管內佔位性病變或脊髓病變者、脊柱畸形者);⑶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⑷合併有較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肝腎功能不全者;⑸細針硬膜外穿刺中穿破或可疑穿破硬脊膜者。按照上述標準入選132例患者,隨機分為微量注射泵組(A組)和傳統人工組(B組),每組各66例。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用具

  醫用注射泵,型號:SDS-MP09型(北京善德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微量泵延長管,普通型(浙江玉升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2G腰穿刺針,規格:0.7×80mm(上海埃斯埃醫械塑料製品有限公司)。

  1.2.2配方與療程:兩組治療配方與療程一致。配方:2%利多卡因5ml+維生素B121mg+維生素B6100mg+複方倍他米鬆1ml+0.9氯化鈉注射液10ml;兩週治療一次,三次為一療程。

  1.2.3治療方法

  A組:採用微量注射泵推注治療藥物(見圖1)。方法:由助手用20ml注射器吸治療混合液、用5ml注射器吸0.9%氯化鈉液2ml備用。細針硬膜外穿刺成功確認針尖位於硬膜外隙後,由助手將延長管一端接混合液注射器,另一端由術者連線穿刺針並排儘管內空氣,注射器嵌入微量注射泵針筒座內,設注藥速度為180ml/h(3ml?min-1),啟動微量注射泵注藥5ml暫停,觀察5min後如無不適,則原速注入餘下藥液。注射器內混合藥液泵注完後,由助手將延長管接至0.9%氯化鈉液注射器。側入路由助手將延長管內藥物推注完畢後術者拔針,正中入路術者緩緩退針助手加壓推注行IVB,注畢即拔針,完畢臥床休息1h以上。

  B組:採用傳統人工推注治療藥物(見圖2)。方法:由術者用20ml注射器吸治療混合液備用,細針硬膜外穿刺成功後,左手固定好穿刺針,右手接混合液注射器,以速度3ml?min-1緩慢注藥5ml後暫停,觀察5min如無不適則原速注入餘下藥液,側入路藥物推注完畢拔針,正中入路當剩下藥液2ml時即邊退針邊注藥行IVB並拔針,完畢臥床休息1h以上。

  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

  採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評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按疼痛程度分為0~10分,0分代表無疼痛,10分代表最嚴重疼痛。兩組患者均於首次治療前評分和每次治療後2周隨訪評分,以末次隨訪評分進行統計。功能評定按照MacNab療效評定標準:優:症狀、體徵完全消失,恢復原來的工作和生活;良:有稍微症狀,活動輕度受限,對工作生活無影響;可:症狀減輕,活動受限,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差:治療前後無差別,甚至加重。同時觀察兩組治療併發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資料採用SPSS軟體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採用均數±標準差(X±SD)表示。對計數資料採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採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span="">

  2、結果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按照入選標準共入選132例患者,兩組患者入選病例構成、穿刺入路、穿刺節段無明顯差異;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重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本試驗所有患者於每次治療後2周隨訪評分,以末次隨訪評分進行統計,並與首次治療前評分比較。按照改良的MacNab療效評定標準,A組的優良率達95%,B組的優良率為85%,A組臨床效果明顯優於B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span="">

  兩組患者治療併發症/不良反應比較注藥中發現穿刺針移位滑出黃韌帶並再次穿刺B組6例;治療中出現頭暈、耳鳴、呼吸費力、心慌不適等副反應症狀B組3例,治療後出現類似副反應A組1例、B組2例,異常平面阻滯A組1例、B組2例,全脊麻B組1例。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span="">

  3、討論

  硬膜外腔注射區域性麻醉藥(LocalAnesthetics,LA)和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s,GC)可以緩解神經根水腫和炎症[4],由於藥物直達病灶,可以高效、快速緩解或治療疼痛,故EB一直以來是非手術治療慢性疼痛的重要手段,也是疼痛科最經典NB技術之一。由於大多數慢性疼痛疾病在一定治療週期需多次接受EB,為減輕醫源性穿刺損傷、降低PPLBP發生率、避免傳統Tuohy穿刺置管的繁瑣和併發症,近年來疼痛臨床中常用22G(7#)、20G(8#)腰穿針取代18#、16#硬膜外穿刺針行硬膜外隙穿刺,將治療藥物注射於硬膜外隙達到EB或椎間盤微創消融目的。

  FNEB最初由嚴相默於1980年提出的“IVB”演變而來[5],兩者的穿刺方法基本一致,不同之處在於IVB穿刺進入棘間到達黃韌帶即可,FNEB則需要突破黃韌帶進入硬膜外隙;後來根據宋文閣等[6]“硬膜外側隱窩穿刺的研究”為FNEB側入穿刺路徑提供了理論依據,該路徑穿刺針直達側間隙/側隱窩,使藥物直接到達炎症病灶區、集中地作用於病變神經根,或將注射用膠原蛋白酶/醫用三氧(medicalozone,O3)直接注射到突出的椎間盤處[7],適用於FNEB及注射用膠原蛋白酶/O3盤外注射,也可用於脈衝射頻(PulsedRadioFrequency,PRF)治療[8]。鑑於注射用膠原蛋白酶或O3盤外側隱窩注射有誤入蛛網膜下腔可能,並可致化學性腦脊髓膜炎、截癱甚至死亡等嚴重併發症[9-11],因此本研究側入路徑僅用於常規FNEB。

  FNEB採用傳統人工注藥關鍵是把穩穿刺針慎防移位,為此操作者須保持固定注藥姿勢達十餘分鐘,存在把持穿刺針費力、易疲勞等不足;同時為防止針尖移位誤入硬脊膜下隙/蛛網膜下隙導致嚴重併發症,部分操作者在注藥過程中易將穿刺針外帶滑出黃韌帶而致阻滯失敗,若發現滑出黃韌帶再行硬膜外隙穿刺,勢必又增加穿破硬脊膜的風險;另外傳統人工注藥速度不易控制,注藥太快或忽快忽慢易出現治療併發症/不良反應,注藥太慢致治療時間延長又相對增加治療風險。微量注射泵注射藥物劑量精確,速度恆定,操作便捷,可持續輸注[12],臨床上多用於靜脈泵注或持續硬膜外泵注[13-15]。本研究將微量注射泵用於FNEB注射藥物,並與傳統人工注藥對照,研究結果表明A組優良率顯著高於B組,且A組的併發症/不良反應發生率也顯著低於B組,有效地提升了臨床療效和治療安全性。其主要優點有:

  ⑴省力,操作者勿須長時間保持固定注藥姿勢;

  ⑵避免注藥時針尖移位,以保障治療安全,提升臨床療效;

  ⑶注藥速度平穩可控,有效降低注藥速度不勻所致併發症/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微量注射泵注藥行FNEB操作便捷、速度平穩可控,可以將藥液精確、勻速地泵入硬膜外隙,與傳統人工注藥相比,不僅能避免其不足,而且顯著提高臨床療效和治療安全性。微量注射泵用於FNEB作為一項技術創新,之前尚無國內外公開報道,本研究資料來源於單一醫院,存在侷限性,其臨床應用研究有待更多樣本、多中心實驗研究來進一步完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