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慢性疼痛肌肉中都存在著激發點,它們是由於肌肉的“勞損”而引起的。(有部分專家學者認為肌肉並不太那麼容易勞損,所謂容易“勞損”應該是筋膜組織部分。)不僅僅是慢性損傷,某種外傷或過度使用某一個或一組肌肉,同樣也會造成疼痛。
激發點的存在總能說明該區域或其鏈的軟組織出現了問題(這裡如果僅僅指肌肉,那麼不夠嚴謹),而問題的表現就是緊張或疼痛。激發點的產生與存在也總能驗證此區域的肌肉收縮了。(注意,這裡的收縮不見得就是向心的。)(在國外資料文獻中,有專家學者認為,激發點的產生機制是在一部分受損害的肌原纖維內部持續積累了不少代謝產物,這部分是由肌肉中的細胞代謝所產生的。這部分產物刺激神經末梢,並由神經末梢向肌梭輸入放大訊號。刺激通過削弱或者是便捷的神經通道反饋進入周圍神經系統,沿著神經通路傳遞的脈衝在肌肉的特殊部分產生疼痛。)
這段話讓我想起我的一位客戶(患者)!
應激―緊張―疼痛―迴圈,這種現象會反覆存在。也就是說,激發點的消除或整體軟組織技術是好轉不維持的。這種好轉可能是幾個月、幾周、幾天,甚至只有幾個小時,它還會出現,而且不會自行消失,且容易出現瘢痕組織或僵硬的肌纖維緊張束。(因為我們很難去改變無意識的錯誤,習慣的改變是有意識去PK無意識的戰爭。)其應激點存在於肌纖維的緊張束中,其中的小結說明這一部分的肌纖維中的肌小節已經被充分的壓縮了。
向一些關節扭傷、肌肉拉傷或外傷,軟組織會有一種保護機制,損傷區域會出現一些瘢痕組織和僵硬的肌纖維緊張束,逐漸形成激發點。
有部分人並非疼痛,但這種結節很頑固。當不知什麼時候疼痛就會爆發,這種頑固的結節採用手法治療或運動治療(如:物理治療軸“泡沫軸”滾動)就會變得緩慢或需要很長的時間也不會把結節解決。這時把陳舊性損傷形成的瘢痕組織破壞建立新鮮傷再去重複工作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有部分人疼痛,但這種結節並不頑固,甚至並不明顯。但其交感神經的活動增加引起肌肉的緊張或疼痛加重。這時的手法技術操作帶來的會讓疼痛難忍(此時IQ搶反而會有很好治效果),或許我們應該想辦法抑制交感神經的活動,然後再去通過其手法或運動療法去解決。
激發點的活動在肌肉中產生不舒服感覺或疼痛,從而不斷提升人體的應激水平,而不斷增加的應激水平會導致進一步緊張,而進一步緊張又會讓疼痛加劇。反反覆覆,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筋膜、肌肉等的問題不可以完全解決。即便是已經放鬆,疼痛消失,就想小關節問題一樣,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它就發生,總讓你在認為不該發生的時間或地點發生。故,這是纏繞一生的問題。而疼痛誘因早在兒時就已經潛伏了。
這種牽扯性疼痛治療並非一種方式,也並非一種方式就能完美。要知道,緊張是有向心緊張被縮短和離心緊張被拉長的。對於那些因離心緊張被拉長的身體組織來講,它是弱的。它們僅僅需要的是放鬆。故,阻礙激發疼痛區域的神經脈衝及交感神經興奮,降低身體應激水平,以及牽伸向心緊張組織,放鬆離心緊張組織後給予一定的強化才是最佳的方案。
當然,這些所應用的技術是有本質區別的,物件的表現也是不同的。如何詢證及選擇,這時更為重要。誘發試驗是一種很好的詢證評估手段。
當然,不同部位採用不同手段方式。如:大小直肌、肩胛提肌、肩袖肌群、梨狀肌、小臂肌肉群等等……一個非常之重要參照,那就是日常生活行為之姿勢控制與運動控制分析。這裡你會發現,這時深度(某一種技術)的重要不及基礎的重要了。基礎學科的解剖學、生物力學、運動學才是日後深度開發的重要必要條件。
很多從業者都會經常說到“你的肌肉太緊張了”或“你的肌肉太弱了”。緊張是的確存在的,緊張在生理上表現為肌肉的長期收縮,從而引起包括疼痛、過度興奮、功能萎縮在內的很多問題。而收縮,並非都是指向心收縮(被縮短)。但肌肉真的太弱嗎?和運動員比真的是弱,和你比可能也真的弱,但人家肌肉的肌力是正常的五級,你憑什麼說人家肌肉太弱?不要總拿肌力不如你來說事,能完成正常生活運動能力,等抵抗正常的阻力,肌力水平沒問題。最讓從業者尷尬的事就是曾經有一位優秀的運動員去解決腰背疼痛問題,這位從業者告知他的肌肉太弱。而這位運動員幽默的告訴這位從業者:“你說怎麼證明肌肉弱吧,你給做一些動作測試,我要低於你二倍數完成不了,我承認我的肌肉太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