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膀胱頸梗阻是一組由不同原因、不同發病機制所致的綜合徵,由Marion於1933年最先報道,故又稱為Marion病,以前還曾被稱作“女性前列腺病”、“女性膀胱頸硬化症”、“女性膀胱頸肥厚症”等。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排尿困難和下尿路刺激症狀,嚴重者可引起尿瀦留、腎積水,出現與男性前列腺增生類似的症狀和結果。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老年者居多,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在女性排尿異常疾病中佔2.7%~8.0%
女性膀胱頸梗阻可分為功能性梗阻和器質性梗阻,功能性梗阻者多見於年齡較輕、病程較短的患者,可能由於膀胱慢性炎症的刺激,導致膀胱超敏、功能失調,而發生內括約肌痙攣,排尿時內括約肌不能正常開放而出現梗阻症狀。此類患者的尿動力學指標往往為最大尿流率低,功能性尿道長度延長,尿道阻力增高。使用C受體阻滯劑可有效開放膀胱頸部,達到迅速緩解的效果。器質性梗阻的主要原因可能為尿道長期炎症刺激導致膀胱頸部纖維組織增生、膀胱頸肌肉增生肥厚,及女性激素平衡失調所導致的尿道周圍腺體增生等。本組患者術後病理提示膀胱頸纖維組織增生,伴慢性炎症改變,檢查符合器質性梗阻。
女性膀胱頸梗阻的診斷主要依據病史、臨床症狀、尿流動力學檢測及膀胱鏡檢查。當中年以上婦女出現進行性排尿困難時,應考慮膀胱頸梗阻的可能。通過病史、臨床表現及體檢能初步除外神經源性膀胱以及子宮、直腸、尿道病變等原因所致的排尿不暢。進一步結合尿流動力學檢查和膀胱尿道鏡檢查等綜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尿流動力學檢查是目前客觀評價排尿症狀最有用的指標,特別是排尿期壓力C尿流率測定,是診斷膀胱頸梗阻最為準確的方法。膀胱殘餘尿量的測定可確定膀胱有無梗阻,殘餘尿量的多少與梗阻的程度成正比,需要注意的是殘餘尿量的測定和分析,必須排除膀胱逼尿肌收縮乏力所致的尿瀦留,才能判斷其與膀胱頸梗阻程度的關係。雖然尿流動力學檢查可診斷膀胱頸梗阻,
但不能確定引起膀胱頸梗阻的病因。膀胱鏡檢可直接觀察膀胱頸的形態、收縮情況、膀胱內病變,必要時還可進行活檢,因此對確定膀胱頸梗阻病因、選擇手術療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是檢查膀胱頸器質性梗阻的可靠方法。也有學者將影像尿動力檢作為診斷女性膀胱頸梗阻的“金標準”,但是由於其檢查價格昂貴、檢查費時、且有輻射性,並且對硬體設施要求較高,限制了它的廣泛應用。
女性膀胱頸梗阻的治療分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多適用於功能性女性膀胱頸梗阻的患者,以及臨床症狀輕、殘餘尿量<50 ml、膀胱輸尿管反流不明顯者,包括口服C受體阻滯劑和定期尿道擴張等。對於症狀較重、持續時間較長者必須手術治療方可治癒。女性膀胱頸梗阻的存在易導致感染反覆發作,加重纖維化,因此,早期手術解除梗阻,有利於防止膀胱頸梗阻進一步加重,及其造成的膀胱逼尿肌、腎功能進一步損害。以往多采用開放性膀胱頸後脣楔形切除或Y―V成型術,雖有一定的療效,但開放手術創傷較大,加上手術縫線及瘢痕組織形成等因素,療效常不滿意,且易發生尿瘻、尿失禁。而經尿道電切術損傷小,安全性高,療效確切,已逐漸取代開放手術,成為治療女性膀胱頸梗阻的首選術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