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hemifacial spasm HFS)是多種原因導致面神經異位衝動發放,引起陣發性半側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發病時影響患者容貌,給患者身心造成較大痛苦。
一、發病病因
目前認為引起痙攣的原因大部分為搏動性血管壓迫面神經根出腦幹區(root exit zone ,REZ),形成區域性脫髓鞘、神經纖維接觸傳導、過度興奮所致。各種炎症引起的蛛網膜粘連、壓迫包裹區域性神經、面神經炎後遺症,橋小腦角區腫瘤壓迫神經少見.
發病起因主要存在兩種假說:(1)血管壓迫面神經後髓鞘受損,神經纖維間形成跨突觸傳遞而產生異位衝動;(2)血管壓迫類似於“點燃”機制,導致面神經運動核興奮性增高。通過動物實驗結果提示,面神經運動核興奮性增高可能是HFS發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礎[i]
二、解剖基礎
Rhoton[ii]將CPA區血管神經複合體分為上、中、下三對血管神經複合體。上血管神經複合體主要包括三叉神經和相關的小腦上動脈(superior cerebellar atery,SCA)及中腦、中腦小腦裂、小腦上腳、小腦幕下表面;中血管神經複合體主要包括面聽神經和相關的小腦前下動脈(anterior cerebellar atery,AICA)及橋腦、小腦中腳、橋腦小腦裂、小腦巖骨面;下血管神經複合體主要包括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及舌下神經和小腦後下動脈(postero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及延髓、小腦下腳、延髓小腦裂、小腦枕
下部等。張慶華,張莉等[iii]應用15具經10%甲醛充分固定並灌有乳膠的國人成人頭顱溼標本,經枕下外側小腦絨球下方入路,在4~25倍手術顯微鏡下對CPA區中血管神經複合體逐層解剖,觀察,測量及照相。為我們提供了有價值的直觀影象。並詳細描述了中血管神經複合體中面神經與小腦前下動脈(AICA)的複雜關係。
三、面肌痙攣患者的檢查及術前評估
常規CT和MRI 檢查難以明確面肌痙攣病因,用磁共振斷層血管成像(MRTA)技術對面肌痙攣者進行面神經檢查,發現患側面神經REZ 附近存在迂曲的血管壓迫神經。其敏感性為94.3%,特異性為94.1%[iv]。MRTA 成像技術採用1mm薄層掃描,除了橫斷位、冠狀位掃描外,還加行與面神經走向一致的左、右斜矢狀位掃描,這樣可清晰顯示壓迫責任血管與面神經的關係. MRTA檢查方法:在GE公司1.5Tesla 磁共振機上,採用三維時飛效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