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的中醫藥學曾經為腫瘤患者的治療提供了較多的選擇。但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總認為作為”慢郎中”的中醫學,只適合於做些調理之類的工作。因此,中醫藥學在腫瘤防治中的傳統定位,並不能真正反映中醫藥學的優勢。
(一)傳統的角色
傳統思路中,中醫藥學抗癌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可以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和繼發症,配合放化療可減毒增效,改善機體內環境,調整免疫,有效防止腫瘤的復發轉移。
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自覺不自覺地將中醫中藥定位於藥物治療的一種。就象治療炎症把抗菌素放在唯一位置一樣,治療腫瘤也是隻見癌瘤,不見活人,只把抗癌抑瘤視作唯一目標,而且不恰當地將中醫藥治療與化學治療的短期暫時療效相攀比,要求完全緩解與部分緩解的所謂”有效率”。這豈不是以中醫學之短與西醫學之長相比較?!以致長期以來傳統中醫學似乎主要定位於中西結合治療中的配角,或預防西醫學三大治療方法的合併症,以減少血象下降,緩解嘔吐、腹瀉、肝功受損等的副作用,或當患者病情進入中晚期,無法再施以西醫學三大治療時,退而採用中醫藥以作”姑息”手段之一。簡而言之,在癌症的治療中傳統中醫學只能處於輔助治療的地位。
(二)醫學的根本性變革
廿年來,醫學所發生或正在發生的種種變化,包括醫學觀,醫學模式的變更,人自身價值的提升,對純生物醫學手段弊端認識的深化,以及癌魔依然肆虐,包括有關腫瘤發生發展和各個層面認識的昇華,促使人們重新開始思考許多醫學難題,特別是探究諸如腫瘤這類頑疾難治的肯綮所在,認為須調整腫瘤的整個防治策略。有鑑於此,中醫藥學在腫瘤防治中的戰略地位,將隨整個癌症防治策略的改變也應隨之發生變化,或需要予以調整。
(三)中醫腫瘤學的調整
目前有關中醫藥學抗癌的基礎研究及臨床探索非常活躍。然而,現今癌症的防治目標和目的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已從原本的單一治癌轉向“以防為主”及“以人為本”。這種根本的觀念性改變涉及到多方面,比如說有些有識之士早就認識到所謂的對腫瘤“有效率”,其實未必就能真正反映患者的臨床最大利益。如長期帶瘤生存,雖然“有效率”不見得高,但有較好的生活質量和有質量的生存期限能明顯延長,未嘗不是患者的渴求與福音。因此,抑制腫瘤的進展及帶瘤無進展生存也能很好地反映患者的利益。從這些觀點出發,傳統中醫學在癌症防治中的戰略地位勢必將隨之轉變。這將體現在三大方面:
1、有效防範腫瘤發生 治“有形”之瘤,固非中醫學之所專長,但對預防尚未“成形”之癌瘤的發生,及癌瘤已被切除後的防範復發,或與癌共處,帶瘤生存,中醫學則有其廣闊用武之地,且有可能躍居主角之位。中醫學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整體觀點,以調整陰陽的辨證施治為其核心,在廣大群眾中,早就有“急病看西醫,慢病找郎中”的傳統認識。而癌症的發生又有一漫長的從致癌物參與人體代謝、癌症的啟動、促進,到DNA損傷、修復,然後進入癌前病變的階段。而從癌前非典型增生的病變細胞發展成原位癌,再從原位癌發展成具有浸潤或轉移能力的進展期癌,約需5~20年左右的時間,在這一漫長的發展階段中,為我們提供了充分的預防與治療空間,或阻斷其發展,或使其逆轉在癌瘤尚未“成形”之前,扼殺於襁褓之中,也就是有效的防範腫瘤的發生。這將有可能成為中醫學在癌症防治中的重要戰略地位。遺憾的是,過去對此認識不夠,以致尚缺乏有針對性的努力探索及積累相應的、有說服力的資料及經驗。
2、原有優勢領域的弘揚 中醫藥學仍應致力於原有的優勢領域――如可以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和繼發症;配合放化療,減毒增效;改善機體內環境,調整免疫;或當腫瘤患者已接受手術或放療治療,或化療緩解後,運用中藥防止其復發或轉移,鞏固其療效。對此人們做了大量工作,無須贅述。
3、難治性腫瘤的直接治療 基於多年探索和豐富的積累,我們認為:除上述以外,中醫學還可以在腫瘤的直接治療中發揮重要或主要作用,這就是第三點。在許多現代西醫學難治棘手的癌腫――如胰腺癌、膽管癌、肝癌、腦瘤、肉瘤,以及已復發或轉移了的中晚期腫瘤治療中,努力探索,可以爭得重要的“話語權”。因為,就我們的經驗看來,這些腫瘤患者並非到了 “山窮水盡”的地步;若思路正確,應對有序,組合有方的話,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學完全有可能促使其“柳暗花明又一村”。特別是從天然藥物中尋找抗癌有效成分,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誘導癌細胞分化和凋亡,更是一個引人注目的領域。在這方面,中醫藥學將大有作為,K在癌瘤的綜合治療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我們近二十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總之,在降低癌症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中,有中醫學極其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不應只是侷限於現今的減少放化療併發症或已不可治癒的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性治療等輔助方面。有鑑於此,我們要明確認識到中醫學與西醫學在世界衛生領域的格局差異及其不同優勢,準確的定位中醫藥學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制定出適合中醫藥學發展的戰略方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