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的防治目前尚無治療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特效藥物,一般都是對症治療,糾正孩子的脫水、酸中毒。對於腹瀉症狀輕的孩子可用口服補液的方法進行糾正,常用的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配方為: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氫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1000毫升,可讓孩子當水喝。症狀重一些的孩子可用靜脈輸液的方法糾正脫水和酸中毒,同時配以潘生丁口服。近年來,干擾素(IFN)也被用來治療輪狀病毒感染,這種藥可以抑制病毒在人體內的繁殖,從而減輕症狀,縮短病程。 如果是新生兒得了秋季腹瀉,應繼續餵母乳,母乳中有90%左右都含有抗輪狀病毒的抗體,孩子吃後可減輕症狀或縮短病程。
秋冬交接時期謹防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有明顯的季節性,它特別喜歡在20攝氏度左右氣溫下活躍。
特別注意脫水症狀
人體感染輪狀病毒後,病毒在3-5日後才最活躍,因此患者初發症狀未必是腹瀉,可能有發燒、咳嗽、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狀,有的患者會每日大便數次,且伴有嘔吐、腹痛,容易被誤診為胃腸型感冒。不過,一旦出現脫水,就要引起注意。
提醒:喝牛奶會延長腹瀉
輪狀病毒進入人體後,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從而造成細胞損傷,引起腹瀉。與此同時,能幫助人體消化的小腸茸毛使受損斷裂,小腸吸收不到人體的水分、養分,糞便排除體外後成水狀。有患者在輪狀病毒排毒期每天拉肚子10次、20次後出現脫水,不止瀉的話就會進一步危及生命。此外,近年來還發現個別病人腸套疊、抽促的併發症。小腸絨毛要一週才能修復,再此之前患兒若喝奶粉、母乳、牛奶、蔗糖類食物,還可能延長拉肚子的時間。
早期發現
輪狀病毒感染症狀早發現輪狀病毒分為兩大類十多個組型,每型引發的症狀基本相似,只是症狀略有輕重之分。當人體受到輪狀病毒侵襲後2~3天,體內即可產生對抗這種病毒的抗體。但各型之間並無交叉免疫,也就是說,當您受到I型輪狀病毒感染後,產生了對I型病毒的抗體,若再受到I型病毒的侵襲可能不會發病,但若受到Ⅱ型病毒的侵襲,仍然會發病。
輪狀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狀就是腹瀉。在我國多發生在10~12月,在3~5月份也有一個小的發病高峰期。當嬰幼兒受到輪狀病毒感染後,經過1~3天的潛伏期便開始發病。早期的主要症狀是嘔吐、體溫在38℃~39℃之間,繼而出現腹瀉,每天大便在10次左右,個別孩子可達20次。早期可有糞便,經數次腹瀉後,大便呈水樣或稀米湯樣,無膿血且量較多。由於患兒大量失水,很快發生脫水現象,出現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面色灰白,前囪門和眼窩下陷,面板鬆弛,捏起後不能立即展平,尿少,口髒黏膜乾燥等症狀,若不及時糾正脫水狀態,常可導致死亡。
醫生或有經驗的家長根據季節、水樣大使、無膿血等特點,作出正確診斷並不難,關鍵足能否得到正確及時的治療。目前,殺滅輪狀病毒尚無特效藥物。正確的治療方法就是儘快糾正孩子的脫水、酸中毒。對於症狀輕的孩子可用口服補液的方法進行糾正,症狀重一些的孩子就需要靜脈輸液。近年來,干擾素(IFN)也被用來治療輪狀病毒感染,可以抑制病毒在人體內的繁殖,從而減輕症狀,縮短病程。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腹瀉後的寶寶脾胃功能差、失水量多,因此在飲食上應適當補充一些清淡的、易消化的食物,多為寶寶補充水分。家長可選用一些具有健脾止瀉、消積導滯作用的中藥做成藥粥進行調養。
家長需要加強預防意識,特別小心對兒童的護理,注意孩子的保暖。對於一些嬰兒,母親應該避免在氣候變更的時期裡對嬰兒進行調整飲食,如突然給孩子斷奶,或者突然給孩子改換吃粥等等,以免引起嬰兒腸胃上的不適應。同時,還要注意不要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地區,室內也要保持適當通風。如果有家人感冒的,還要特別讓小孩遠離。
輪狀病毒主要是通過空氣傳播,所以保持通風環境非常重要,隔斷病毒傳播途徑。專家指出,家長應少帶孩子到人多、空氣汙濁的公眾場合,在門診中也有家長反映帶孩子逛了下超市,孩子就出現腹瀉的情況,家長可根據自身情況預先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